在網路虛擬的世界中,由於網路的群體範圍廣,網路環境更具開放、自由、匿名性的特徵。語言攻擊因此伴隨其中,每個人都可能成為網路暴力的受害者,也可能會成為網路暴力的助推者。
有人可能會把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區分對待,忽視掉網路的現實影響,然而隨著“尋找被拐賣兒童”、“高跟鞋虐貓事件”、“8.27兒童網路暴力事件”、“網路直擊裏約奧運”......不管是積極的還是惡劣的影響,網路對現實世界的影響已經不僅僅局限于“虛擬”二字,網路暴力也已經將社會暴力延伸到了社會中。
網路暴力後是諸多因素綜合“運作”的結果。
更為自由、開放的匿名性網路環境,在便捷中快速地更新著資訊。人們不僅在獲取這些資訊時缺少一個消化和辨別的過程,人們情緒在這裡進行著單純的情緒發泄。而另一方面,網路媒體和知名博主作為網路世界的“領袖”,很容易得到網民的認同,形成“意識流”,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公眾的關注視角,有些甚至是網路的商業性運作,為了博得市場競爭中的“頭條”。網民們在了解事件不夠全面、自我辨別能力較弱、缺乏責任意識等情況下往往發表的是不理智的言論,成為他人滿足自身利益的利用品。
相對於國外的對於網路暴力的懲治辦法的法律法規,我國在這方面缺少網路規制,對於網路暴力的定罪還沒有相應的懲治制度。制定符合未成年人的網路暴力懲治制度,網路暴力的程度界定,網路媒體、社交平臺、網民自身各個方面需要履行和遵守的網路規定等等一列的問題需要我們去解決。
我們需要去構建虛擬世界的精神文明和價值體系,用教育去增強人們的民主意識和法律意識,尤其是在一個世界當一個群體集合而成的力量足夠擊倒一個人的時候,我們更需要“不冤枉一個好人,不放過一個壞人。”我們不希望網路是鬆散地被誰左右,無知的跟風,當然,也不希望網路是被一票否決的是非之地,而是應該在一個共同認同的價值體系中“有所為有所不為”。
網路暴力何時休?需要我們共同的努力。
此刻遊走在網路世界的你,請不要為了逞一時之快傷害了一個人。(台灣網網友:紀春暉)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