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校園貸被列入黑名單的啟示

2016年09月08日 20:19:23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瘋狂的校園貸正在遭遇全國各地監管部門的圍堵。繼重慶、廣西和深圳之後,校園貸又上了廣州網際網路金融協會的黑名單。昨日,廣州網際網路金融協會下發了關於校園貸的“八項不得”。在分析人士看來,校園貸過度授信、超高利率以及線下代理模式等造成風險事件頻發,其準入門檻、第二還款來源確認、線下代理、違規催收等方面成為各地監管的重點。校園貸平臺的生存空間受到嚴重擠壓,面臨著不得不轉型的命運。(詳見9月8日《北京商報》報道)

  校園貸作為網貸行業的一個細分市場,歷來較少受到廣泛關注。如果校園貸經營者真正堅持幫助困難學生渡過經濟難關,更好地完成學業的帶有公益性質的獨特定位,相信其必將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援,但是,目前的校園貸産品市場行銷形象,基本被列為無益而有害的範疇了。

  筆者認為,校園貸要想走出黑名單陰影,必須重新做好市場定位,特別是取消高利貸式的行銷策略,建立起低利率和依規放款、合法催債等規範化運營機制,在保護投資者權益的同時,也得保護借款人的權益不受非法侵害。實際上,任何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之道,都必須堅持將顧客利益、企業利益和社會利益三者有機平衡。校園貸最大的失敗,就在於忽視了顧客利益和社會利益的存在,而這兩者的態度,往往決定著企業和産品的命運。那麼,校園貸被列入黑名單,究竟給其他行業的企業帶來了哪些啟示呢?筆者認為,至少有三個方面的教訓,值得引起經營者們高度警惕。

  第一,企業必須將依法經營作為首要原則,才不至於引發監管機構不滿並遭到相應的制裁。校園貸之所以遭到多地金融監管部門拉黑處理,主要就在於部分平臺長期遊走在法律邊緣,不時地出現違法行為,比如通過公佈裸條、電話威脅、使無辜大學生被列入不誠信名單等暴力催討行為,故意違反法律規定,這是任何地區的人們都無法容忍的行為。

  第二,企業的産品利潤必須保持在合理的水準,充分考慮到供應鏈價值鏈條上每一個合作者的利益,才能實現長久經營的目的。校園貸之所以經常引發義憤,最關鍵的一點,就在於通過損人利己的方式盈利,相當部分平臺變相向學生提供高利貸借款項目,部分平臺年化利率高達70%以上,而且最高逾期日費率達到了3%,借款的大學生一旦發生逾期行為,往往會不可自拔地陷入債務泥淖。

  第三,企業在面向弱勢群體行銷時,要特別強調誠信經營的原則,做到童叟無欺。校園貸最令人不滿之處,或者説導致其被拉黑的重要誘因,就在於其利用了欺騙手段或者故意隱瞞某些交易規則的行為,使不懂金融專業的大學生陷入其設計的高利貸陷阱,比如,有些學生借1萬元,但真正拿到手才5000元而已。

  總之,校園貸的行銷模式,由於其充滿了急功近利的非法盈利色彩,縱然能夠僥倖一時獲利,但從長遠來看,必然遭到市場的拋棄,值得包括網貸行業在內的所有行業經營者深思,並從中認真吸取教訓。(台灣網網友:譚湘)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