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指示:孝親敬老、老有所用

2016年05月30日 15:0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國人口老齡化形勢和對策舉行第三十二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強調,努力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努力挖掘人口老齡化給國家發展帶來的活力和機遇,推動老齡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我們要孝親敬老,意識到老有所用。

  習近平強調,要著力增強全社會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思想觀念。要積極看待老年人,老年是仍然可以有作為、有進步、有快樂的重要人生階段。要建設具有民族特色、時代特徵的孝親敬老文化。要加強家庭建設,教育引導人們自覺承擔家庭責任、樹立良好家風,鞏固家庭養老基礎地位。

  孝親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司湯達曾説,“老來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第一,父母將巴掌大的孩子養大成人,不知耗費多少心血。母親曾説,“你剛上學那會兒發愁什麼時候能上完,可一轉眼就這麼大了。”是啊,不知不覺間我已長大,這是多麼神奇的事情!而父母已變老,差不多讓他們驕傲了。第二,父母還要養育孩子的孩子,更是煞費苦心。俗話説得好,“隔輩親,親又親。”舉個常見的例子,只要外孫吃飽飯就萬事大吉,自己吃不吃無所謂了。有的事情根本不需要太多太複雜的理由,一個簡單的理由足矣,因為是自己孩子的孩子,這正是人類自然真情的表達。第三,現在早已不是“多年媳婦熬成婆”的時代。凡事以兒媳為先,只要兒子和媳婦能好好過日子,即使自己受點委屈也無所謂。所以,我們有什麼理由或藉口不孝親敬老?

  習近平指出,要著力發揮老年人積極作用。要發揮老年人優良品行在家庭教育中的潛移默化作用和對社會成員的言傳身教作用,發揮老年人在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中的經驗優勢和威望優勢,發揮老年人對年輕人的傳幫帶作用。

  人老了不是廢物。韋爾連曾説,“青年人的眼睛裏燃燒著火焰,老年人的眼睛裏放射出光芒。”一方面,曾國藩的家教思想締造長盛不衰曾氏家族。回顧歷史,“盛不過三代”是大多數官宦之家很難逃脫的魔咒。而曾氏家族人才輩出,如曾紀澤、曾廣銓、曾昭掄等,一百多年沒有出現過“敗家子”,這是何等的富貴!“四句話遺囑”更是傳世百年,“一曰慎獨則心安。二曰主敬則身強。三曰求仁則人悅。四曰習勞則神欽。此四條為余數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記之行之,並傳之於子子孫孫。”另一方面,吃苦耐勞是爺爺一生的濃縮。家人提起爺爺時都會説,“你爺這輩子就知道幹活了。”在我的記憶裏,爺爺總是著急地吃飯,吃完去幹活。起早貪黑習以為常,不顧嚴寒酷暑趕驢車去賣貨。從不説一句埋怨的話,一輩子都是這樣!父親也是。所以,老人絕不是廢物,是深不可測的寶藏啊。

  曹操有詩云,“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花開花謝催人老,一年一年又一年。我們都會有老去的那天,這並不值得悲傷,年輕時孝親敬老、晚年時老有所用則足矣。(台灣網網友:張軍龍)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