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網友快言

“搶紅包”逆襲春節傳統文化路在何方

2016年02月14日 17:2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新春佳節是中國人最重要的一個文化活動之一,也是家人團聚、共敘親情的時刻,向親友派發紅包更是傳遞祝福與關愛的民俗傳統。今年春節期間,“紅包”卻被披上新的外衣,手機搶紅包的火爆程度令很多人開了眼界。家人團圓、親友聚會等場合,總有人低著頭緊握手機、緊盯螢幕,頻頻滑動指尖搶紅包,“紅包”的意義也在瞬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摒棄了傳統的發放形式,搖身變成了一項全民參與的娛樂活動,“回家過年”成了地地道道的“搶紅包過年”,“回家”的意義也大打折扣,“手機聯通了世界,但卻阻隔了親情。”這應該是大多人的共同心聲。

  紅包文化原是出自於中國人禮尚往來的一種正常人際關係,體現和諧相處的友好情結。發紅包和收紅包是國人長久以來的傳統習俗,因為紅包是大紅色,象徵了喜慶和好運。傳統意義上的紅包又叫壓歲錢,是過農曆春節時長輩給孩子們的用紅紙包裹的零花錢。但今年洶湧澎湃的“搶紅包”活動,已經蓋過了幾乎所有內涵。

  現今的“搶紅包”已然不僅僅是春節過年消遣的“伴奏曲”,而是不斷風靡演變為春節長假的“主題歌”。千里歸家的遊子們所談論的話題、新老同學的微信qq群、親戚朋友的聊天內容等,全都被“搶紅包”所充斥,人人搶得不亦樂乎,人人搶得忘乎所以,把滿懷期待的家人朋友晾在一邊;不僅如此,今年除夕夜,支付寶、央視春晚也加入了發紅包的大軍,隨著“咔咔”兩聲脆響,紅包的數量在迅速遞減,不少民眾調侃,似乎錯過一秒鐘就像錯過了一個億。一頓年夜飯人人低頭看手機,被10分鐘一場的“紅包雨”迷得暈頭轉向,春晚節目也看不到心裏,春節的習俗不時被“搶紅包”、“咻咻聲”所掩蓋;更有甚者,洗漱、做飯、開車、等紅燈時都緊盯螢幕,生怕錯過紅包。網路紅包本來是作為一些遠隔千里的好友也能穿越時空為彼此送達一份心意的橋梁,如今卻太過甚之,讓傳統文化和家庭的溫情受到挑戰。

  將網路紅包變成全民狂歡的遊戲,如此大規模高比例的參與度,正是商業文化對家庭親情的現實衝擊。年味消失、人際關係冷漠等話題不説,就我們長期以來堅持的新年鐘聲敲響時的慶祝方式,如今都會因“搶紅包”的流行而改變。長此以往,我們都不敢設想我們的年會變成什麼樣。

  雖説時代發展了,我們也應與時俱進,可是萬事做過頭都有負面影響。從最早的電話、短信拜年,到qq、微信、微博拜年,幾乎每個春節都會流行一種新的拜年方式。網路搶紅包這種方式真能再製造出和現實中一樣的“年味兒”嗎?網路紅包真的傳遞了真情實感?

  拜年是中國上千年的文化傳統,拜年的重要之處在與他人的互動、傳遞情感。而現在網路的便利,也正是網路的限制,對人際關係的疏離産生一定影響。網路是一種工具,工具是用來服務大眾的工作生活需求,進而服務於大眾的情感需求,我們不應該把工具看得過分重要,不能讓工具捆綁了我們的交流和溝通。我們在追尋時代腳步的同時,也不應忘記我們中華傳統的春節文化。春節的文化內涵很豐富,趁著春節,相聚、陪伴、感念傳承,才是家庭精神建設的重要部分。就像我們所懷念的小時候一樣,去享受我們國人為之而驕傲、喜悅的春節吧。(台灣網網友:施夢揚)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