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文娛辣嘴

2015年中國電影破紀錄,市場越好劇本越是核心

2016年01月06日 15:19:00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去年全年的票房數字出來了,過440億元,這超過了去年初絕大多數人的猜測。現在已經有人預測,今年全年票房會超過600億元。出於對電影市場的關注,各項數據也被精確計算出來,其中最值得關注的一項數據是,國産片票房佔到總票房的61.58%,進口片僅佔38.42%。我們終於可以説,在國産片與進口片的PK中,國産片大勝。但為這樣的勝利慶祝的同時,要分析國産片勝出的成因。

  國産片票房高過進口片,不是因為整體品質超過了進口片,而是因為如下原因:國內觀眾對大片産生了審美疲勞;諸多類型大片沒能得到引進;國産片更具行銷優勢;觀眾對電影消費熱情迸發……最後一個原因尤為重要,因為觀眾對電影消費已經到了“饑不擇食”的地步,諸多爛片也獲得了超高票房。所以,440億票房背後是憂大於喜。

  就影評人給出的年度十佳影片來看,四部票房過10億的電影都沒能入選。在十佳當中,獲得票房與口碑雙豐收的,也僅有《老炮兒》和《烈日灼心》兩部,其他八部都是口碑很高,票房不甚理想。國産電影恰逢這樣的一個分岔口:賣座電影往往依靠某種類型(如喜劇、魔幻)、某位導演、某些明星陣容來博得市場,在影片品質方面差強人意。同時,優質電影注重文本品質、人文內涵,卻在如何尋找市場方面辦法不多。

  站在這個分岔路口,國産片面臨著一個重要的抉擇:是只要票房不管不顧地往爛片泥淖裏走,還是在期待票房的同時能兼顧品質,尋找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值得高興的是,就算在爛片頻出的2015年,仍有數量不少的電影人在堅持自己的創作態度,他們是國産片的希望。

  如何做到票房與口碑雙贏?這是一個難題,也是一個需要再探索、再積累經驗的課題。電影工業高度發達的好萊塢也難做到多數影片票房與口碑雙贏,照樣在拼算計的同時碰運氣。目前中國電影正處在工業化初期,趁市場之熱産出一些高票房爛片並不可怕,只要對電影有長遠預期,有美好盼望,畸形的市場就自然會逐漸平衡。

  想要做到票房與口碑雙贏,首先要做到尊重原創,把劇本當成核心。這兩年市場越來越好,與此理念靠近的影片均得到了超乎其品質本身的回報。其次要尋找到國産電影的共同價值觀,在同一價值觀的統領下實現各類型片的百花齊放。最後,在與市場結合方面,不必一味迎合,最好要有引領觀念,用好作品來改變與培養觀眾的欣賞習慣,讓觀眾去追捧真正的好電影。

  (韓浩月)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