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文娛辣嘴

影視歌曲佔領廣場 誰是華語樂壇半壁江山?

2016年01月06日 15:19:00  來源:新京報
字號:    

  盤點和收割過去一年聽過的華語專輯,重溫一下全年的一些音樂現象,已經成了一種私人癖好,不管世道怎麼樣,總有人在寫歌唱歌,也就總有人在聽歌,只是多寡而已。其實每年都有一些有意思的專輯和值得回溯的現象,只是當時已惘然。音樂死不死的話題,不值得多説,只要寫歌唱歌聽歌的人不死,音樂就不會死,死的是市場或者其他。華語樂壇坎坎坷坷,儼然還在新石器時代,既然如此,還是有時代的半壁江山。

  綜藝

  上世紀偶像不退場

  音樂真人秀節目應接不暇,卻不見幾個亮眼的新人。即便在音樂性上做得最專業的《中國好歌曲》,好像節目一結束,大家的記憶也跟著翻篇了。紅了一些歌曲,卻也沒帶出幾個年輕人,唱片市場走低,有才華也不能快銷,還不如搞怪來得快。像蘇運瑩的《野子》屢屢被翻唱,也不見經紀公司花心思去趁勢而為。年輕人可以出頭的地方似乎少了。

  那麼,音樂真人秀節目在被誰霸佔呢?都是中老年人或者選秀回鍋肉。《中國好聲音》進入第四季,大部分選手都已經不是舞臺“素人”,《蒙面歌王》更是讓上世紀的偶像重新包裝又出來走了回臺步。所謂的“導師”還是“我是聽著您的歌長大的”那麼一批人。

  如果你認真留意的話,孫楠是神一般的存在,這是一個奇怪的現象,按説在2015年初的《我是歌手3》中“不戰而退”,其他兄弟臺應該慎一慎,可是在接下來的《蒙面歌王》《中國之星》裏,孫楠還是鏘鏘地登場,愣生生地活出了“勞模風範”,是多少人在抱著他的大腿呼喊,楠哥,華語樂壇不能沒有你。

  中老年都在綜藝舞臺上忙得不亦樂乎,反倒一些選秀出身的藝人時不時滋養著貴圈,李宇春、張靚穎單曲EP全年不斷,周筆暢9月出新專輯《翻白眼III》,曾軼可當初不被看好,2009年到現在,默默生根發芽,出了四張錄音室專輯,創作心態漸趨成熟,個人風格明晰,粉絲群體固定,不存在瓶頸限制。其他如華晨宇《異類》,袁婭維《T.I.A》、梁博《迷藏》、李霄雲《正常人》、霍尊《天韻》、謝帝《人社會錢》、涂議嘉《十七》,吳莫愁先有《90》概念專輯,加入SONY音樂後又出了《接近無限》,活力十足。這些專輯都是公司舍得花錢做出來,褒貶之下不傷粉絲情感,都可以分享。

  鄧紫棋在大紅大紫之後,出了《新的心跳》專輯,不過還想更紅,跑去美國開演唱會,然而鬧了大笑話,現在是網路時代,小姑娘千萬不能亂叫地名,錯把新澤西當紐約,會被人肉的。

  唱片

  誰來號準時代的脈搏

  如果以出專輯來衡量一個歌手是否重視音樂,是否有扛得起招牌、拿得出手的作品,那麼2015年呈現的氣像是,有些老人不服老,像崔健暌違9年的新專輯《光凍》在聖誕期間來到,雖然新意欠奉,他已經無法號準這個時代的脈搏,只像是一個老人的喃喃自語,但那麼嘶吼還是心有不甘。他還要出專輯,目的只為證明:我還能寫,還能唱,我沒老,別忙著給我蓋棺論定。

  汪峰新專輯《河流》來了,詞曲貼合他這個年齡段的困惑與迷思,不失清醒厚重。不管品質如何,臧否者多寡,在很多人已不把音樂當音樂,只當成廣場舞神曲、電影主題歌,他還嚴格要求自己,僅對音樂專一熱愛、勤勉創作這點上,汪峰是一個勵志偶像,他也想證明:我還可以寫得更好,飛得更高,唱得更棒。套用《海賊王》裏路飛的話就是,我是要成為大師的男人。

  黃綺珊化身小霞的《小霞》,艾斯卡爾與灰狼的同名專輯《艾斯卡爾灰狼》,都不錯。臺灣方面,儘管阿妹的身材越來越讓人難以辨認,但是專輯《阿密特2》還是讓人驚喜,朋克搖滾先驅趙一豪第一次在大陸出專輯《漫步北緯40度》,五十多歲寶刀不老。雷光夏的《不想忘記的聲音》依然精益求精溫暖治愈,蘇打綠《冬未了》、陳升《是否,你還記得》、黃韻玲《初熟之物》、蔡健雅《失語者》也不失水準,陳珊妮《如同悲傷被下載了兩次》保持怪味拼貼。

  民謠

  所謂民歌者 風花雪月之

  民謠要紅起來,早有先兆,從宋冬野的《董小姐》被左立拿去“快男”演唱就開始了,但大規模逆襲,還是從一年前李健上《我是歌手》開始。草根性,社會性是民謠的標簽。前兩年一直有人調侃説,唱民謠的人似乎都很窮,寫民謠的人性生活好像都不和諧;現在轉眼成精英了,一二三線各有各的報價。尤其一線歌手,就像一個穿白襯衫的青年,油光水滑地穿上了西裝。民謠精英化、城市化、流行化,歌者收入大幅增加了,但對創作來説,無病呻吟玩弄詞藻的遊戲將大量涌現。

  説實在的,作為民謠走紅的帶頭大哥,李健前三張專輯,確實好聽,樸素、真摯,加上一點點文青的理想主義,加入大公司之後,似乎就變成紅酒了,在精緻主義面前軟性折中,個性漸失,只剩聲音品牌,去年這張《李健》也是用精緻詞彙包裝的一種精英民謠,詞曲編都是流行音樂裏的“糖水片”,汽車HiFi音響專用,無關痛癢,營養值不高。就是羅大佑老師曾經批判過的“風花雪月之,嘩啦啦拉乎,所謂民歌者,是否如此也”那一宗。

  草根民謠走紅的標誌是好妹妹、李志等人的演唱會開進了工體,民謠圈的八卦上了娛樂新聞,有人關注並站隊,這些都是走紅必須具備的群眾基礎,多少人晝思夜想而不得。去年末又來一把火,坊間流傳出一個民謠藝人的演出報價,李志、好妹妹、馬條、宋冬野、陳粒、馬頔、趙雷這些人位列其間,以宋冬野25萬報價位居第一,托李健的福,在去年大家實現了兩到三倍的攀升,以後再哭窮,估計是為上《藝術人生》做練習了。

  不過,大陸最拿得出手的專輯確實還是在獨立音樂圈,尤其是民謠圈,陳粒《如也》、五條人《廣東姑娘》、邵夷貝《新青年》、萬曉利《太陽看起來圓圓的》、程璧《我想和你虛度時光》、蔣明《空山》、李曉珞《豐饒之鍋》、武瑋《武瑋先生》、馬幫《馬幫》、宋雨喆《斷歌集》、尕金《咋咋咋了!?》、瓦依那《那歌三部曲》、金玟岐《完美世界》,這些專輯都該被認真聆聽和記住。

  巡演

  演唱會讓生活不擰巴了

  2015年6月,汪峰工作室發文《如果沒有汪峰,大陸樂壇盡失半壁江山》,這個“半壁江山”之説,嚇壞了很多人,但是細究起來,也是有一定道理,而且他有一個沒説完的潛臺詞,就是藝人不能靠專輯吃飯,必須靠巡演。有實力的藝人,都不怕拿巡演説事兒,臺灣有十幾年孜孜不倦的五月天,內地有汪峰德藝雙馨。不過有人賺大錢不吭聲,有人撈小錢大聲喊,在巡演市場上,究竟誰才是半壁江山,估計只有稅務部門才能給出嚴謹的數字。

  以此類推,這也就難怪,在唱片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摩登天空、樹音樂兩大唱片公司,還爭著搶著,把一些已經露出頭角的音樂人、樂隊紛紛收入囊中,畢竟,巡演、音樂節這些業務可不容小覷,出不出專輯那是另外一回事。獨立音樂圈裏住豪宅、開名車的人已經慢慢露頭,再過兩年,大家都有錢了,估計為人做事就不會那麼擰巴了。可是生活不擰巴了,還能寫出東西嗎?

  演出歸演出,唱片版權才是重頭戲,才是必須爭搶的江山。2015年十月到十一月,隨著國家對版權管理制度的硬性強化,音樂網站版權大戰一觸即發,其中以蝦米音樂(阿裏音樂)、QQ音樂為兩大陣容。對樂迷來説,這兩家不是競爭者,是左右手的關係,手機裏裝兩個APP,聽的歌也就多了。

  音樂與版權,就是魚與水的關係,要想吃活魚,就必須有活水和大大的池塘。音樂産品的發佈、下載、試聽正版授權,以及藝人、廠牌的獨家授權代理髮布,長期以來是各大音樂網站都在盯緊的項目。隨著國家相關配套法規的出臺,以及移動客戶端的成熟,版權保衛戰到了瓜熟蒂落的成熟期,很多網站都在搶佔相關資源以期達到利益共用的效果,但這不是合縱連橫的長期盟友關係,而是短期的利益牽制,長久看來,還是看誰最規範、曲庫容量大、最體貼音樂人的宣傳推廣需要、保護創作者、人性化的用戶體驗等這些細節決定。

  神曲

  影視歌曲佔領廣場

  國産電影還産生了讓人哭笑不得的音樂産物——推廣曲。從筷子兄弟《老男孩猛龍過江》帶出一首《小蘋果》之後,國産喜劇瘋了,《煎餅俠》夾帶《五環之歌》,《夏洛特煩惱》裹著《咱們屯裏的人》,《萬萬沒想到》神曲《大王叫我來巡山》,再到《惡棍天使》裝萌的《娘娘我錯了》……影視神曲全面佔領廣場舞。

  還有一種音樂産物叫懷舊金曲,《港囧》被稱為“粵語歌勁歌金曲”,完全不輸古巨基的金曲串燒;《山河故人》不僅把葉倩文從CD裏翻出來,還讓寵物店男孩的《Go West》在腦海中縈繞;《夏洛特煩惱》唱的是《一剪梅》;《尋龍訣》中用了崔健的《新長征路上的搖滾》;《老炮兒》裏許晴哼的是《花房姑娘》;《梔子花開》更是圍繞所謂的“大IP”《梔子花開》。

  天后王菲成了電影主題曲專業戶(港囧《清風徐來》),趙英俊成了主題曲創作專業戶(《煎餅俠》《清風徐來》《萬萬》《大王叫我來巡山》《唐人街》)。

  《我的少女時代》聽起來是不是很熟悉,劉德華《忘情水》、草蜢《失戀陣線聯盟》這些老歌用得謹慎,恰到好處,其實還有孫耀威(林真心打掃泳池哼的就是他的歌)。侯志堅(也是為《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監製過音樂)作為音樂監製很負責,懷舊沒錯,但是有真情實感的電影,音樂也才能為懷舊增色。

  當然,另一種懷舊叫真愛,王菲第十張粵語專輯《敷衍》以完整版重見天日,就是得益於一個十九歲歌迷的真愛。當年王菲因為跳槽到新公司,導致老東家不太高興,原本企劃、製作好的專輯被拆分了賣錢。十八年後,年輕樂迷為了完成宏願奔走,終於得償所願,這是一個勵志故事,儘管這些歌大家都聽過,但是出現在一張完整的專輯上,就有了時間的重量,沒有真愛,誰也沒有動力去付諸行動。哆啦A夢,請帶我回到1997年看看王菲。

  □內陸飛魚(樂評人)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