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蔡當局“內閣改組”:空穴來風還是其來有自?

2017年07月28日 11:1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本月中旬,臺灣地區行政管理機構改組傳聞再度成為外界熱議焦點,針對這一情況,媒體人楊昆福在《臺海》雜誌發表題為《蔡當局“內閣改組”:空穴來風還是其來有自?》的評論文章,詳細解讀臺灣地區行政管理機構改組傳聞的原因。楊昆福指出,隨著蔡英文及林全民調的持續走低,蔡當局“內閣”再次改組顯然是時間問題。由於蔡當局倒行逆施,不斷惡化兩岸關係,其後坐效應已然發酵,蔡當局假如試圖通過行政團隊小幅或大幅調整,從而到達挽救低迷民調的目標,最終都可能是徒勞無功。因為,如果航向錯了,更換再多的船員或水手也無濟於事。

  全文內容如下:

  2017年7月中旬,臺灣地區行政管理機構改組傳聞再度成為外界熱議焦點,此次動向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賴清德北上“組閣”,接替林全掌舵臺行政機構;二是林全由於深具財政金融背景,轉任臺灣地區貨幣政策主管機關負責人一職。對此,相關各方紛紛給予否認。當事人賴清德以“推動臺南市政為首要”,指臺灣媒體“報道有誤”,並表態“全力支援林全”;而林全則表示“目前沒有任何‘內閣’改組的考慮”,並且向外界強調目前他與蔡英文對於其“內閣”的運作及相關看法一致;而蔡英文則透過其辦公室發言人林鶴明出面回應稱,“目前團隊並沒有這樣的計劃,類似臆測情節,沒有評論的價值”等等。如此大動作,消毒意味濃厚。那麼,此次“內閣”改組傳聞到底是空穴來風還是其來有自?

  傳聞掀風浪 背後有邏輯

  從去年蔡英文就職百日以來,臺灣地區行政管理機構改組傳言便一直是島內坊間熱議焦點,先是傳出高雄市長陳菊在完成過半任期,也就是去年12月25日之後,由於可以直接指派代理市長而不用進行市長改選,陳菊將揮軍北上“組閣”,接替林全接掌臺行政管理機構。而後傳言落空,林全領軍的行政團隊也在今年2月初,僅就四個“部會”進行小幅人事調整。今年6月以來,則再度傳出臺南市長賴清德將北上“組閣”,但傳聞最終再次被澄清。為何蔡英文當局行政團隊改組傳聞一波接一波呢?不妨從以下三個面向進行觀察。

  其一,蔡當局整體氣勢大幅下滑,林全民意支援度持續走低。從去年520上臺後,蔡英文民意支援率不斷創新低,而其“執行長”林全也不遑多讓,在引爆的諸多爭議中,聲望“跌跌不休”一路下滑,成功維持在低度徘徊之中。以臺灣TVBS民調中心的數據為例,去年蔡英文上任一個月時,滿意度處於47%的高點;到就職百日時,滿意度下滑至39%;就職週年時,滿意度再次下滑至28%;今年6月20日時,蔡英文民調再創新低,僅為21%。而在不滿意方面,在上述相應節點,蔡英文的不滿意度也從18%,上升至33%,再到56%,最終來到63%的新高點。個中,蔡英文的滿意度足足下降了兩成六,而不滿意度則飆升了四成五,反差可謂十分之大。而林全在就任行政管理機構負責人滿月之時,滿意度為38%,不滿意度為33%;就職百日之時,滿意度下滑至34%,不滿意度則上升到39%,不滿意度超過了滿意度;在該節點,其“內閣”團隊的表現,也再次呈現不滿意度高於滿意度的情形(由於就職一月的38%>34%到百日的44%>30%);到就職週年之時,林全的滿意度僅剩26%,不滿意度則破五,已為56%。而其“內閣”的表現更差,滿意度僅為24%,不滿意度已達到六成;到今年6月中下旬,林全的不滿度首度超過6成,已高達61%,滿意度則再次下跌,來到了21%的新低點;其“內閣”同樣慘況空前,滿意度僅為20%,不滿意度升高至65%。由此可見,林全及其行政團隊成為了臺灣民眾強烈不滿的指向。而蔡英文聲望的低迷,與林全團隊的不孚眾望,成為蔡當局“內閣”改組頻傳的重要緣由。

  其二,林全被冠上“老藍男”原罪,“獨派”反彈激烈。林全出身高雄左營眷村,為“外省籍”二代,雖在陳水扁在任時期仕從綠營,先後擔任扁當局多項財經要職,2008年民進黨下臺後,也與綠營交往甚密,在擔任臺灣地區行政管理機構負責人之前,曾擔任民進黨智庫“新境界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等相關要職。然而,林全的綠營履歷及展現出的相關價值認同取向,並未真正見容于綠營,尤其是“深綠群體”。對於,林全領銜出任民進黨當局再次上臺“執政”後的首任行政管理機構負責人,“獨派”大佬深不以為然。尤其是當蔡英文當局民調持續下探之際,“獨派”反彈力度尤為之大,對蔡英文本人的不滿也常常“遷怒”于林全,並對其“原罪”大加撻伐。在蔡英文就職百日之時,以吳澧培及辜寬敏等“獨派”大佬為代表的“深綠”先後發難,要求撤換林全及其“老藍男內閣”。今年2月初,林全“內閣”進行微幅調整,吳澧培等“獨派”大佬再度點名要林全下臺負責。

  其三,“內閣”改組充斥各方算計,成民進黨山頭角力場域。“內閣”改組是權力的洗牌與重構,關乎民進黨內部派系及個人政治實力與資源的消長,無疑成為了各方競逐的重要場域。其中,當然有蔡當局的權力佈局,也有各派系的政治盤算,甚至也免不了各種陰謀論的推演。以最近這次賴清德北上“組閣”傳聞為例,有幾個面向的動因值得探究。從蔡英文方面的角度來看,賴清德北上“組閣”消息由蔡陣營釋出的可能性相對較小。畢竟林全由蔡英文一手提拔與任命,去年便傳出陳菊有意接替林全“組閣”,但蔡英文選擇繼續力挺林全,後續僅在今年2月初對其行政團隊進行微幅調整。而當下,林全依舊面臨“前瞻預算”、“年金改革”等相關爭議議題需要進行攻防,持平而論,其階段性任務尚未完結,蔡英文“陣前換將”的可能性相對較小,如果蔡英文陣營此時拋出賴清德“組閣”消息無異於自我添堵。

  另外,從賴清德角度來研判。從先前到現在,臺灣政壇依舊不斷傳出賴清德可能參選“雙北”,然而賴清德要麼進行否認,要麼低調以對。而蔡英文陣營曾經釋出蔡辦幕僚長、行政機構副負責人等要職,試圖延攬賴清德就定位,同樣,賴清德基本上均給予回絕。由該脈絡來看,此次賴清德自己拋出“組閣”傳聞的可能性便變得相對較小。儘管,行政管理機構負責人一職位高權重,但消耗政治能量的幾率也十分之大。先前,馬英九在任期間有意培養江宜樺接班,然而江宜樺在接掌該職務後,政治聲望很快便在諸多爭議當中消耗殆盡,最終於2014年“九合一”藍營慘敗後鞠躬下臺,想必賴清德會引以為鑒。不過,賴清德臺南市長任期即將屆滿,他亟需尋找新舞臺,保持政治能見度倒是不爭的事實。而從賴清德的動向來研判,2018及2020則是其分別挑戰蔡英文黨主席之位以及臺灣“大選”代表權的有利時機,故而便不難理解,賴清德目前為何維持持盈保泰、按兵不動的姿態了。

  那麼,組閣傳聞為何“甚囂塵上”?派系卡位洗牌與權力爭奪便成為相對合理的解釋。有媒體日前曾爆料這樣的版本,賴清德“組閣”傳聞導源於臺灣地區立法機構新潮流與蘇係群組,他們認為賴清德經由行政管理機構的歷練有助其角逐“大位”。在筆者看來,假若確實是“新蘇連”所為,那麼更多的是該派系聯盟試圖搶佔更多的行政資源,畢竟如果由賴清德接掌,那麼,新係與蘇係人馬便可“策馬中原”,在行政管理機構各“部會”中安插人員。而另一版本則指出,運作拱賴清德執掌行政管理機構,是“獨派”以退為進,預防賴清德投入新北市長選舉而擠佔“獨派”有意推出人選的空間。這些傳聞雖未經證實,但也頗有幾分道理,顯見,綠營內部權力爭奪之激烈。而至於,“深綠”大佬不時對改組進行放話,除了上述已解析的相關緣由外,為他們“綠二代”爭權卡位的考量,顯然也是相當明顯,這些傳聞也常常見諸於報端。

  改組幅度大小 四大要素使然

  事實上,隨著蔡英文及林全民調的持續走低,蔡當局“內閣”再次改組顯然是時間問題,只不過是微幅調整,還是大幅變動,乃至新掌舵人選出線,將林全取而代之而已。今年2月初,林全行政團隊就科技、衛生福利、農業及勞動等四個部門進行相關人事調整,並且,還向外界宣稱不會再有新一波異動,然而很快臺灣媒體在今年5月便又傳出可能進行調整的改組名單。隨著時間的推進,今年9月臺灣地區立法機構新會期開議以及農曆年前後,都是異動調整可能的時間節點,當然也不排除有重大事件或議題發生和出現,導致林全“內閣”改組並影響其改組幅度的大小。

  另外,蔡當局“內閣”大幅調整,乃至出現掌舵人異人,在筆者看來,受以下四個要素影響。其一,蔡當局民調下探程度;其二,蔡英文挺林全力度;其三,“獨派”反彈強度;其四,權力爭鋒妥協維度。假如蔡英文或林全民調低至難以維繫其團隊運作所需的島內社會支援度,抑或突發狀況出現導致變數産生,那麼林全行政團隊異動的可能性便大增。而這其中,林全的去留與蔡英文對其的力挺程度也是密切相關。顯然,蔡英文任用林全,並持續沿用至今,與林全貫徹蔡英文意志的執行力是緊密關聯的。假若是陳菊或是賴清德,蔡英文恐怕難以駕馭前兩者。此外,在蔡當局民調低迷的當下,“獨派”勢力反彈的力道也逐漸會對蔡英文的人事佈局構成影響。畢竟當民調持續低迷之際,蔡英文顯然有向深綠靠攏之勢,亟需向深綠取暖,因此,他們對蔡當局行政管理機構改組的影響力顯然不斷在增大。與此同時,民進黨內部各大派系為了搶佔最佳戰略地位,爭奪更多的政治資源,勢必會在蔡當局權力佈局中,發揮一定的牽製作用,而此舉也必將對蔡當局“內閣”改組産生影響。

  逆流而動 改組治標難治本

  從去年5月上臺至今,蔡英文當局民意支援度之所以持續探底,除了與其“執政能力”不足有關之外,很大程度上,與蔡當局從政治攻防視角,採用政治操作手法,主導臺灣當局權力運作體系有很大關聯。在諸多爭議事件上,蔡當局往往採用鬥爭手段試圖取得預期目標,此舉往往會導致對方陣營強烈反彈,致使島內社會族群繼續分化,紛爭更為激烈。並且,將産生不良的島內社會效應,同時引發系列連鎖反應。而事態的持續惡化,藍綠對抗的不斷加劇,對臺灣政治、經濟、社會以及文化也將産生諸多負面影響。另外,蔡當局倒行逆施,不斷惡化兩岸關係,其後坐效應已然發酵,此舉也將加劇臺灣民眾對蔡英文當局的不滿程度。

  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蔡當局假如試圖通過行政團隊小幅或大幅調整,甚至後續可能換人籌組行政團隊,從而到達挽救低迷民調的目標,最終都可能是徒勞無功。因為,如果航向錯了,更換再多的船員或水手也無濟於事。(作者:楊昆福,來源:《臺海》雜誌)

[責任編輯:王鑫]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