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灣“短命內閣”損害經濟發展

2016年05月17日 08:4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週五臺灣將進行政權輪替,國民黨當局“行政院長”張善政最近率領37位部會首長總辭。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回顧8年來馬英九當局先後任命6位“行政院長”的過程。評論指出,公務員體系的穩定性和政策的延續性是保證施政品質的重要因素。如走馬燈般頻密更換的行政體系是島內政壇一大怪象,早已為人詬病。位子都未坐熱就要走人了,如何有效推動政策?

  評論摘編如下:

  週五臺灣將進行政權輪替,國民黨當局“行政院長”張善政最近率領37位部會首長總辭。這意味本週島內政務進入空轉,不核定重大政策,只處理例行性、常務性事務。回顧這8年來,國民黨馬英九當局先後任命了6位“行政院長”、共六屆“內閣”,平均每屆“內閣”任期1.3年。民進黨陳水扁當局執政8年期間也一共任命了六位“行政院長”。如走馬燈般頻密更換的行政體系是島內政壇一大怪象,早已為人詬病。臺灣輿論指出,公務員體系穩定與否,決定著當局運作是否順暢以及能否有效施政;臺當局部門首長如走馬燈式地換人,不利於政策的延續性。

  陳水扁于2000年5月至2008年5月執政時期任命的“行政院長”包括唐飛、張俊雄、遊錫堃、謝長廷、蘇貞昌,最後一屆“內閣”由張俊雄回鍋執掌。不料,馬英九當局上臺後也逃脫不了“短命內閣”的“宿命”,8年來“行政院長”寶座先後換了6個主人:劉兆玄、吳敦義、陳沖、江宜樺、毛治國、張善政。縱觀臺灣這16年來換了12位“行政院長”的原因多是為天災人禍事件負責下臺、為選舉落敗引咎辭職。當年國民黨籍唐飛出任陳水扁首位“行政院長”雖然引起民進黨內部強烈不滿,但唐飛辭職的導火線則是被指摘在“八掌溪事件”中對遇難工人“營救不力”,而湊巧的是,馬英九第一位“行政院長”劉兆玄也是被批評在“八八風災”中“指揮遲緩”而扛責下臺。此外,島內選舉頻繁,“內閣”則成為執政黨敗選的“替罪羊”。陳水扁時代,遊錫堃、謝長廷、張俊雄分別因民進黨2004年“立委”選舉失利、2005年“三合一”地方選舉大敗、2008年“立委”選舉失利而按慣例辭職。馬英九時代亦然:江宜樺和毛治國分別因國民黨2014年“九合一”地方選舉大敗、2016年大選敗北而率領“內閣”總辭。

  公務員體系的穩定性和政策的延續性是保證施政品質的重要因素。但臺當局“內閣”頻換,有的任期甚至短至幾個月,連位子都未坐熱就要走人了,如何有效推動政策?島內學者不諱言,臺灣自本世紀以來經濟每況愈下,與經濟結構、人力結構未能與時俱進有關,而這些結構之所以未能及時轉型,最根本原因是“內閣”頻頻改組,每一屆的新“內閣”需時適應,使“內閣”看上去似乎永遠處於適應期和學習期,殊不知剛熟悉工作崗位後就要走人,下一屆“內閣”又重復以上的過程,以致難以實現施政願景。馬當局第四任“行政院長”江宜樺為了給“閣員”打氣,曾改寫美國總統肯尼迪的名言:“不要問你的任期有多久,要問你任內做了多少有意義的事情”。

  蔡英文將於週五就職執政,其首任“行政院長”林全也走馬上任,能否擺脫“短命內閣”的魔咒,各界拭目以待。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