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切割“中國人”身份認同 只會讓臺灣內部分裂

2017年07月04日 10:3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國時報》4日社論指出,民進黨上臺執政後,臺灣《自由時報》不僅以“臺獨”基本教義派喉舌自居,更化身為“臺獨”教父。為了切割兩岸的認同,《自由時報》從來不放棄任何機會來宣揚“臺灣人不是中國人”,最近以社論《慶倖不是中國人》,再次表明其報社的立場。

  《中國時報》社論摘編如下:

  “中國人”的意涵有兩個概念,一是歷史文化;一是政治法律。就歷史文化而言,“中國人”指的是具有同樣“歷史、血統、語言、文化或風俗習慣”的一群人。今日在臺灣的人民,有95%人的祖先來自於中國大陸,我們都有中國人的血液;所使用的語言、依循的文化、習慣的風俗,都與我們的祖先沒有多大的差別。因此,在臺灣生活的人當然是臺灣人,但同時也是中國人,這兩者完全沒有衝突。

  去年520蔡英文當局執政以後,的確嘗試著在“歷史文化”與“政治法律”上,切割臺灣人民對“中國人”的身分認同。就歷史文化而言,除了在就任的第一天就廢除馬英九時期已經形同虛設的“課綱微調”,全面鞏固“臺灣史”與“中國史”的分割,近來更借著訂定“12年公共教育課綱”的機會,企圖將“中國史”完全拿掉,而換成“東亞史”。

  就政治法律而言,蔡英文當局目前仍然堅持“臺獨黨綱”,而視臺灣已是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

  在這場“去中國化”的戰鬥中,《自由時報》不再是個傳聲媒體,而是個發號施令者;不僅要號令加快“臺獨”與“去中國化”的腳步,更要壓制或醜化任何有關“中國人”的身分認同。

  社論最後説,請民進黨與《自由時報》了解,堅持“去中國化”的認同,只會讓臺灣內部分裂並減弱競爭力。兩岸的主權仍然沒有分裂,臺灣人就是中國人。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