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深思“前瞻”:臺灣災難的開始還是幸福的開端?

2017年07月03日 14:3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臺灣前“交通部長”陳建宇的評論文章指出,可預料臺灣“立法院”朝野各黨在審查時將展開殊死戰,但最後“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還是會完成“三讀”。這時,軌道建設會是臺灣災難的開始,還是幸福的開端,值得大家深思。

  評論摘編如下:

  在大多數民調認為“前瞻計劃”應退回臺當局“行政院”重提;有6成民眾認為軌道建設應暫緩;柯文哲市長也批評“前瞻”浪費,邀林全辯論之時,蔡英文當局仍不顧民意,硬要強渡關山。可預料臺灣“立法院”朝野各黨在審查時將展開殊死戰,但最後“前瞻基礎建設特別條例”還是會完成“三讀”。這時,軌道建設會是臺灣災難的開始,還是幸福的開端,值得大家深思。

  “前瞻計劃”通過後,捷運和輕軌將在臺灣遍地開花,而誠如柯市長所言,臺灣真的需要10個捷運工程局來執行嗎?畢竟每個捷運或輕軌計劃,從通過可行性評估到真正開工會有相當大的時間差,難道臺當局不能出面整合?加上現有北市捷運局近1375人須逐步縮減,機關也要裁撤,從臺灣長遠發展觀點來看,妥善運用這批人力資源來完成未來的軌道建設刻不容緩。

  在“前瞻”軌道中“都市推捷運”即有7個“直轄(縣)市”15項計劃,除基隆輕軌由鐵工局主辦,臺北、新北、高雄已成立捷運局,臺中、桃園亦有捷運工程處外,目前僅剩新竹及臺南未有捷運專責單位,亦即新竹環線輕軌、臺南綠線及另一期藍線,尚有委託臺北市捷運局代辦的機會。是以從全臺灣捷運局的統合到委辦,如何讓全臺軌道人力資源不流失、未來各地營運維修人力不虞缺乏、産業鏈可建立,臺當局能撒手不管嗎?縱使柯市長邀林全辯論有其政治算計,又有何不可呢!

  他國和地區的軌道系統或有借鏡之處,但橘逾淮不見得仍是橘。臺灣少子化已日趨嚴重,各都會區僅能按時機、實事求是提供不同的交通系統。

  以“北捷”言,通車至今20年,投入1兆(新台幣,下同),蓋5條主線及2條支線,運輸本業仍每年虧7至8億元,難怪柯市長説“前瞻”捷運、輕軌“會虧得不省人事”。尤其高雄是臺灣第2大都會區,紅橘線去年才獲利8000萬元(不算折舊攤提),未來“前瞻”黃線花1445億元,但營運每年要獲利12億元,可能嗎?至於其他各直轄(縣)市更不用説了。是以硬推“前瞻”軌道,未見日本之利,臺灣先蒙錢坑之弊。

  林全説,他從來沒有説一定要把“前瞻”特別預算上限8900億元都花掉,計劃可以一個個來討論,未來如果真的執行不到,錢就省下來了,並沒有亂花錢。問題是,軌道建設已到各直轄(縣)市允諾,地方諸侯也開了選舉支票,未來還有討論空間嗎?臺當局恐怕只有背書的分了?更不用説是不是錢沾還是錢坑了。

  過往除陳水扁時代的蚊子機場、蚊子停車場外,軌道建設向來沒有未經臺發會可行性評估審核通過,即對外宣佈要興建的前例,更何況“前瞻”軌道計劃大多數都還未經可行性評估,何不回歸體制,放在年度公務預算,未做可行性評估者可以儘早做,通過臺發會審查的計劃,該給就給,既能符合實需,又不債留子孫,這才是走正道。

  “前瞻”錢沾,軌道更是錢坑,主要在計劃額度上兆,執行年期達10至12年,這是對下兩任臺灣地區領導人職權的剝奪。我們期待“前瞻”此一誤謬,在臺灣“立法院”審議時能充分討論,如執政黨強渡關山,國民黨亦應主動提請“釋憲”,還下任臺灣地區領導人公道,畢竟“遵憲守憲”是執政者的義務,也是當局“依法行政”的基石。(作者為臺灣前“交通部長”)

  

[責任編輯:王鑫]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