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蔡當局強推“年改”惹民憤 一意孤行後患無窮

2017年07月04日 10:2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資深媒體人徐宗懋的評論文章指出,“綠委們”強行通過激進的“年金改革”方案,表面上大局底定,受到強烈衝擊的“軍公教”人員已無可奈何,實際上相反,真正的問題從此刻開始,負面影響極其深遠,後果難料!隨著臺灣“外交”、軍事和經濟陷入困局,綠政權感到憤怒;但相對地,也有越來越多的臺灣民眾樂見已喪失民心的綠政權,被好好K一下。

  評論摘編如下:

  “綠委們”強行通過激進的“年金改革”方案,表面上大局底定,受到強烈衝擊的“軍公教”人員已無可奈何,實際上相反,真正的問題從此刻開始,負面影響極其深遠,後果難料!

  蔡英文辦公室碰到一有美、日官員幾句口惠,就迫不及待地聲明或推特感謝!東一句謝謝、西一句感謝,成天對美、日低頭彎腰,唯恐對方不知自己隨侍在旁;另一方面,卻對“軍公教”人員的家屬和生計冷漠以對,左邊説一定要、右邊説必須要,把“軍公教”當俯首帖耳的奴才!最後情勢惡化,才彆扭地講幾句好話,但重點還是自己做得多對。為何如此?主要判斷有二:一是民意會支援激進“年改”,二是“軍公教”人數較少,性格溫和,難以凝聚成強大的政治力量。

  然而,這些都是想當然的如意算盤。首先,臺灣社會正在窮化中,“不患貧,患不均”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要煽動“要窮大家一起窮”的均貧意識並不易獲得“民意”。此外,民眾不太理解具有政治意涵的“法律”一旦溯及既往,代表什麼意涵?舉例説,假如未來國民黨重新執政,並佔臺灣“立法院”多數,然後通過一項“法律”,規定上一任制訂“年改”的綠營正副臺灣地區領導人、政務官、縣市長、“立法院”議員等,必須被沒收財産,只保留每月基本開銷費用,如此臺灣財政不但可以保證50年不破産,同時拍一支廣告片,感謝他們辛苦的付出。在窮化的社會中,此舉也很容易獲得“民意”。

  然而,如此的“法律”已經不是“法律”,而是利用民眾似懂非懂的狀態,實行政治報復和追殺,後果就是社會對立動蕩。當民眾了解其本質後,就會放棄支援。同理,一開始民眾被煽動支援激進“年改”,但隨著悲劇和駭人事件的出現,就會轉成不支援。

  其二,蔡英文和“綠委”們不僅自信擁有民意,更因為退休人員形同老弱殘兵,成事不足。然而問題並不在於退休人員,而是在於此刻看似沉默的現職“軍公教”人員。他們受到“行政”壓制,不能公開抗議,也不能參與討論,但不表示沒有感覺。從“年改”問題出現後,“軍公教”即背負各種污名,不僅退休俸被大砍,前景茫茫,他們的貢獻也被否定,尊嚴被踐踏。

  甚至最後階段,“綠委們”淪為法西斯集團,視臺灣發展會議“年改”案為廢紙一張,所有的協商只是唬弄。現職“軍公教”人員滿腹怨氣恨意,甚至苦大仇深!軍人中“外省籍”佔相當比例,教師和公務員中絕大部分是“本省籍”,這種憤怒超越了“省籍”,凝聚力會越來越強。他們人數或許不是最龐大,但也夠多了!表面上無力反抗,實際上卻佔有關鍵的位置,即執掌臺灣機器的細部運作。

  在學校、行政機關以及軍隊中,如同無數的小齒輪並行運轉,維持臺灣體系的運作。一旦“軍公教”被逼上絕路,本能上必然會運用本身位置的優勢,從被動的罷教、罷工到怠戰,到主動積極地使用手中的武器,結果不難想像。到時,需要的只是一個引爆點,作為共同政治行動的信號罷了。蔡英文和“綠委”們把“軍公教”追到片甲不留,“軍公教”的反抗也將是無處不在!此乃世間因果之道,種下惡因,得到的只能是惡果。

  隨著臺灣“外交”、軍事和經濟陷入困局,綠政權感到憤怒;但相對地,也有越來越多的臺灣民眾樂見已喪失民心的綠政權,被好好K一下。(作者為資深媒體人)

[責任編輯:王鑫]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