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前瞻計劃”讓綠營“自己人”都看不下去

2017年06月02日 12:5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日發表社論文章指出,在蔡英文以及民進黨官員以及“立委”的認知中,“前瞻計劃”本身沒有問題,但曾負責民進黨“十年政綱”的經濟學者陳博志坦白指出,“前瞻計劃”不夠“前瞻”,尤其是軌道建設部分一定要緩下來。若蔡英文當局執意如此,也就讓我們“前瞻”到了臺灣悲哀的未來。

  評論摘編如下:

  蔡英文日前在民進黨“中常會”上,要求各“部會首長”應為“前瞻基礎建設計劃”辯護,林全隔天就在臺當局“行政院”會上同樣要求各“部會首長”儘量安排地方探視行程,加強對民間倡導“前瞻建設”。事實上,就在426日的民進黨“中常會”上,蔡英文已經震怒過一次,認為臺當局“行政部門”倡導不力。由此可知,在蔡英文以及民進黨官員以及“立委”的認知中,“前瞻計劃”本身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倡導,這樣的認知顯然與社會各界不同,甚至於和支援民進黨的一些經濟學者也大相徑庭。

  從蔡英文當局的立場來看,自然把問題指向倡導,否則豈不是自打嘴巴,但這種即使錯誤也要霸王硬上弓的心態,已為臺灣的未來埋下了危機的種子。過去曾負責民進黨十年政綱的經濟學者陳博志,在陳水扁當局時期曾擔任“經建會”主委,也可以説是蔡英文曾倚重的經濟幕僚,他日前接受媒體專訪時,即坦白指出,“前瞻計劃”不夠“前瞻”,尤其是軌道建設部分一定要緩下來。事實上,我們可以從當局的認知以及陳博志接受專訪看出“前瞻計劃”的核心問題。

  首先,“前瞻計劃”應該是“臺灣發展委員會”,也就是過去“經建會”的主要業務,不論從規劃到評估,都應該嚴謹為之,但我們從這一次“前瞻計劃”的運作來看,“政務委員”張景森才是幕後的黑手,而“臺灣發展委員會”已淪為橡皮圖章,把自己的專業任人踐踏。更難堪的是,民進黨“立委”還將矛頭指向“臺灣發展委員會”主委陳添枝,認為其倡導不力。面對這樣一個粗糙的計劃,卻要去辯護,陳主委的困難與痛苦可想而知。

  根據媒體報道,日前臺灣“立法院”協調“前瞻計劃”時,“政務委員”張景森即表示:“‘前瞻建設’其他的內容都可以調整,就是軌道的部分都不能動!”由此可見張景森在此“計劃”中的重要性,而“臺灣發展委員會”反而淪為配角。但更重要的是,軌道建設顯然才是“前瞻計劃”中的核心,但這反而凸顯了“前瞻計劃”背後的政治考慮。除此之外,民進黨當局的“前瞻計劃”,幾乎是閉門造車的産物,只有地方政治人物的參與,卻連陳博志這樣的經濟學者都沒有諮詢。如果事前不諮詢,事後才想要來説服,這樣的亡羊補牢,已經沒有用了。

  陳博志指出,“就長期來看,當局要重視的應該是這個政策做下去之後,民眾的生活品質或是臺灣的産業競爭力能不能提升,進而讓經濟蓬勃發展才是重點。”然而,檢視目前當局提出的“前瞻計劃”,似乎是花比較多的功夫在改善生活品質上。陳博志話説得很含蓄,所以改善生活,用政治術語來説,就是要選票的意思,外界批評的綁椿之説,並非無的放矢。

  當一個當局沒有願景,也沒有能力來提升自身競爭力的時候,也只能靠撒錢來維護自己的政權。這正是當前民進黨當局的寫照,也讓我們“前瞻”到了臺灣悲哀的未來。

[責任編輯:王鑫]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