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媒:“一例一休”要改,但不能只貼膏藥

2017年05月25日 15:3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聯合報》25日社論指出,臺灣“一例一休”政策上路,勞工、企業和消費者都表示不滿。民進黨20多位“立委”最近聯署提案“修法”,主張改採“工時賬戶”制,放寬工時認定及加班上限,顯示各縣市的反彈壓力已大到難以承受。然而,綠營“立委”提議放寬規定,卻只想簡單修剪一下皮毛,不想碰觸核心問題,這恐怕無濟於事。

  “一例一休”議題經過漫長而激烈的討論,去年底才通過“修法”,今年初正式上路。如今實施不到半年,民進黨“立委”不惜自己打臉,急急提出再修之議,顯示“一例一休”將造成“三輸”之局的預言已獲得驗證。而觀察這次提案的“綠委”名單,涵蓋了島內來自東西南北各選區的“立委”,可見,地方基層的民意壓力已到了嚴峻的地步。

  比對政經現實,這次“綠委修法”聯署基本上反映了三個現象:第一,全臺尤其是中南部一些以中小企業為骨幹的鄉鎮,受“一例一休”衝擊極為嚴重;臺當局對勞工和業者的困境必須正視,並設法紓解。第二,“區域立委”更能體察社會民情,能聽到臺當局高層聽不到的聲音。第三,蔡英文雖高唱改革理想,但面對施政傷害經濟及人民權益,不能無感,不可一味回避。

  社論指出,檢視這次“綠委”提出的“修法”主張,完全著重在放寬勞工的加班規定。這些放寬作法,實質上,對於紓解勞資雙方遇到的困境卻幫助無多,反而使加班費的計算變得更複雜,更容易發生糾紛。

  20多名民進黨“立委”大費周章研究,卻僅提出如此枝微末節的修正意見,把勞工加班費計算方式變得比解數學方程式還難,不禁令人失望。其原因有幾:第一,這樣的“修法”提議,幾乎未觸及“勞基法”設限的核心癥結,尤其對於以傳統“製造業”思維規範“服務業”的弊害,一點都沒有解決。第二,一項優良的法制應該以規範簡潔明瞭為原則,但去年“一例一休修法”已造成勞資雙方的協調困難,這次再修又一味在末端枝節上著墨,勢必增加企業勞動行政上的難度與困擾,這是治絲益棼。第三,蔡英文推動“一例一休”最大的口號是要落實勞工休假,但“綠委”的修改提議卻反其道而行,完全著重在增加勞工的加班工時,這在政策上顯然很難自圓其説。

  正本清源,我們認為,“一例一休”政策帶給島內勞工、企業和社會的衝擊已陸續浮現,非要進行調整不可。然而,“綠委”提議實行的“工時賬戶”制,幾乎只是在勞工和企業的偌大傷口上貼一張傳統膏藥,一點療愈作用也沒有,反而可能使傷口的感染愈發嚴重。

  社論強調,治本之道,應該由臺當局“行政院”和“立法委員”坐下來共同協商,就一年來的風風雨雨及民間受到的衝擊逐一檢視,拿掉那些旨在彰顯“官威”的苛刻懲罰性條款,並排除服務業的適用,再針對後者另訂新法。問題就在,蔡當局去年把姿態擺得那麼高,今天要迴旋轉身當然就顯得尷尬和困難。但是,如果什麼都不做,情況只會更慘。

  去年底在“立法院”喊撞衝表決的,是民進黨“立委”;今年,他們至少知道要調整方向,給人民一條活路。請問,臺當局和“立法院”難道連這點知覺也沒有?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