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灣能否走出中國大陸經濟崩潰論迷思?

2017年05月04日 10:4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旺報》4日發表社論指出,大陸已經用將近40年的時間證明,經濟崩潰論只是一個迷思、一種不存在的主觀期望。可是,“中國經濟崩潰論”卻深深影響臺灣地區領導人對大陸經濟的看法,連帶也影響兩岸經貿政策制定與彼此間的交流往來。民進黨當局始終不肯接受大陸經濟崛起的事實,選擇在錯誤認知下一意孤行,是極其危險的一件事。

  評論摘編如下:

  大陸第一季經濟表現雖超乎預期的亮眼,但國際大環境方面,國際貿易保護主義興起,全球經貿復蘇力道不足。英國倫敦《經濟學人》將中國明年及後年的經濟成長率預估值下修到4.5%4.6%。大陸經濟面臨巨大的挑戰,外界有關“中國經濟崩潰論”的揣測與評論趁勢再度響起。

  令人回想到20世紀80年代末期,中國正面臨經濟改革的第一個10年驗收期。當時各界對未來中國經濟發展極度看衰,也開始出現崩潰論説法,甚至內部都在質疑經濟改革到底是有利還是不利中國。最後在鄧小平摸著石頭過河的堅持下,經濟改革才能持續推動,經濟表現也開始好轉。

  而下一個10年中國在2001年加入WTO後,引發國際熱烈討論的《中國即將崩潰》一書,也在當年度發行,“中國經濟崩潰論”再度甚囂塵上。作者認為以當時中國實行的政治和經濟制度來看,加入WTO的中國將無法再操控境內外貿易活動,此將大幅衝擊中國的出口表現,也會讓中國經濟加速衰退、崩潰。只是,作者沒料到,加入WTO雖使得中國掌控貿易的力量削弱,但卻也讓中國取得更大的市場,得以發揮生産成本低廉優勢,順暢旺盛的出口進一步拉升經濟成長。

  過往歷史軌跡,中國經濟即將崩潰的論調從來沒有停止過,但也從來沒有發生過。不幸的是,“中國經濟崩潰論”卻深深影響臺灣地區領導人對大陸經濟的看法,連帶也影響兩岸經貿政策制定與彼此間的交流往來。換言之,“中國經濟崩潰論”就猶如一道枷鎖,深深地束縛著民進黨當局的執政思維。

  李登輝1996年提出“戒急用忍”政策,已認定大陸內部存在龐大的自我矛盾,將逼使大陸走向崩潰。因此李登輝刻意與大陸保持距離,並嚴格禁止臺商與重大投資案件西進大陸。陳水扁繼承了李登輝的兩岸政策主調,堅拒開放三通。這種基調卻讓臺灣錯失大陸經濟成長最快速的黃金時期,也埋下臺灣經濟成長“牛步化”的種子。

  馬英九執政時曾嘗試扭轉錯誤,大力推動兩岸關係融冰,促使雙方經貿往來正常化,但隨著蔡英文上臺,又走回李登輝時期老路,不願正視中國大陸經濟快速崛起的事實,以對抗、排斥心態取代合作。這對臺灣經濟的未來發展,絕對不是好事。因為這會讓雙方(無論是官方或民間)錯失很多的合作機會與空間,甚至會加大彼此嫌隙,增添臺灣對外拓展經貿的阻礙。以融入區域經濟整合為例,在失去TPP這個重大目標後,蔡當局雖不排斥加入RCEP,但沒有與大陸彼此間的互信基礎,這根本是緣木求魚之幻想。

  其實,在蔡英文上臺前,“中國崩潰論”的錯誤認知,讓民進黨一直認為臺灣經濟過度傾向中國大陸,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這全是馬當局一廂情願的兩岸政策所造成。因此當其執政後,開始刻意疏遠中國,並將對外經濟發展重心置於“新南向市場”。但殊不知,兩岸經貿的深化與整合,官方只是潤滑劑的角色,真正主導者還是市場力量,是民間基於市場需求與雙方共同利益,才能做到兩岸的緊密結合。

  正所謂,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錢的生意無人做。更何況,將經貿重心轉移至“新南向”市場,美其名可以分散風險到各個不同國家,但實際上還是把雞蛋集中放在東南亞新興市場這個籃子裏,風險會比大陸小嗎?如果中國大陸經濟會崩潰,難道新南向市場經濟不會崩潰?針對這些疑問,蔡當局顯然無法給出一個合理的解答。

  錯誤的價值觀,引導出荒謬的政策判斷。大陸已經用將近40年的時間證明,經濟崩潰論只是一個迷思、一種不存在的主觀期望。但從過去到現在,民進黨當局始終不肯接受大陸經濟崛起的事實,選擇在錯誤認知下一意孤行,以逃避、對抗的心態應對這股市場趨勢,這是極其危險的一件事。

[責任編輯:王鑫]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