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年金改革”抗爭升溫 蔡英文應向社會道歉

2017年04月01日 10:3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日前臺當局“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辦公室主任林育卉在臉譜網“講心裏話”,要抗議“年金改革”的退休軍公教“趁清明早點去死”。臺灣《中國時報》41日發表評論指出,對於“年金改革”,蔡英文不論自認理由多正當,都應該親自向社會表達道歉之意。

    評論摘編如下:

  隨著反“年金改革”抗爭升溫,民進黨當局捍衛政策心切,言行也出現失控現象。日前臺當局“行政院”發出公文,要求所有公務機關宣達“不公義年金,一定要改”的文宣,臺當局“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辦公室主任林育卉在臉譜網“講心裏話”,要抗議“年金改革”的退休軍公教“趁清明早點去死”。很難想像,一個臺灣地區執政黨官員,竟然對文官體系抱持如此仇恨的態度。

  坦白説,有什麼樣的社會就會有什麼樣的政客,對於很多支援“綠營”的人士來説,可能並不覺得林育卉這樣想是錯的,錯的是她説出來,這一點,相信退休與在職的軍公教(軍公教:臺灣地區常用名詞,是軍人、“公務員”、教師三者的合稱)也心知肚明。不得不憂心的是,2300年前孟子所説:“君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是否是今日臺灣的寫照?

  “年金改革”走到今天的地步,相關各方都有應該自省之處。年金問題的根源是入不敷出,但為什麼需要把軍公教污名化?軍公教是職業的一種,而不同職業本就會有不同的薪資結構。竹科工程師(臺灣新竹科學園區的電子工程師)的薪水可能遠高於勞工的平均值,沒人會以“公義”的標準來看待,民進黨卻將軍公教當作政敵來操作“年改”(即“年金改革”,下同)議題,在臺當局的內部開始製造對立。

  對於軍公教,臺當局的角色是僱主,僱主要更改過去的工作契約,不論自認理由多正當,總該要帶著歉意進行。現今的民進黨當局,就好像年輕朋友最愛批評的“慣老闆”,不反省自己的失信,只想著要降低員工的福祉。

  也能理解,年金制度的修正,實在是因為客觀情勢改變,而成為一種“必要之惡”,完全不改,最後就是臺當局與軍公教同歸於盡,沒人得利。外界觀察的是,改革的幅度是否跨越了“必要”的範圍,是否符合公平性?會不會成為另一個劃分敵我的操作?

  目前年金改革的版本中,“年改國是會議版”對於主管與非主管的月退休金,差距極為有限,隱憂是未來“公務員”升遷的誘因更加減少,“不做不錯”的被動心態更難消除。民進黨在“年改國是會議版”之外,另提出自己的版本,內容對軍公教最為嚴苛,可能只是作為年改版的“喊價籌碼”。反倒是臺當局“考試院版”可以説是相對折衷的版本,民進黨實不必因為是臺當局“考試院”提出的就反對,不妨認真考慮參考此版,採取更和緩與漸進的方式進行年金改革。

  退休軍公教都已根據每月退休的收入去規劃退休生活,過於激烈的改變,所可能造成的社會成本,不能忽視。臺當局“考試院版”在所得替代率以及本俸計算基準的改變較為溫和,注重到高齡退休者的人道保障,可增加臺當局對文官之間的互相信賴。

  更何況,在臺當局“行政院”堅持對軍公教強悍的同時,卻大幅調降了“年改國是會議版本”的勞保費率,從上限18%,變成5年內調升到12%。這自然加重軍公教的“相對剝奪感”,為什麼臺當局財政破産的風險與責任,要由軍公教獨力承擔大部分?“年改”變成“打”軍公教給勞工看的政治算計時,軍公教的反彈能不大嗎?

  民進黨擁有臺灣地區“立法院”多數席次,不論草案內容為何,最後通過的法案,還是在蔡英文的一念之間。蔡英文若還記得“最會溝通的政府”承諾,應該責成民進黨團與包括時代力量等在野黨團充分溝通,共同採取臺當局“考試院版”的折衷意見。

  為了降低“年改”的衝擊,應該要活化退撫基金的運用,産生更大的效益,減輕年金缺口的壓力,這與臺灣的經濟下滑,及退撫基金的運用僵化息息相關。年改,説到底是資源的分配,當經濟的餅變小時,稅收的餅也會縮小,政府的收支自然會失去平衡,不論怎麼改變分配的比例,每個人都會有意見。但若能把餅做大,每個人分配到的部分也都會增加。

  挽回軍公教對民進黨當局的信任,臺當局應懲處臺當局“行政院”“年改”不當文宣的負責人,及揚言要抗議者“早點去死”的發言人幕僚。蔡英文更應該親自向社會表達絕不認同、縱容執政團隊羞辱軍公教的堅定立場,公開承認民進黨對軍公教的態度不當,並表達道歉之意。否則,很難杜絕軍公教認為蔡英文玩“説一套、做一套”的兩手策略。

[責任編輯:王鑫]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