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為建神社要拆孔廟 臺當局“去中”盯上孔子

2017年03月14日 10:03: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臺北故宮原定7月舉辦的一場孔子展被迫延期,只因臺北故宮方面聲稱,該展中有“至聖先師”4字,易引發“社會對立”,需先做修正。民進黨當局執政以來,文化“去中國”動作連綿不斷,連孔子都不放過,一邊卻奢談兩岸文化交流,實在諷刺。

  孔子屢躺槍

  儒家聖人孔夫子,在民進黨執政期間已多次“躺槍”。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林正儀日前接受媒體採訪時承認,本該在7月舉行的“萬世師表—書畫中的孔子”,因為其中的“至聖先師”字樣遭到“部分民眾質疑”,需要先把這4個字刪除,才能展出。他説,這是為了避免“造成對立”。

  此前不久,民進黨籍的臺中市長林佳龍則揚言要拆掉當地的孔廟。“臺中的孔廟,你不覺得有點奇怪嗎?他(國民黨)是把以前的日本神社幹掉,用孔子來統治啊!”林佳龍説,他要將孔廟地基上重建日本神社,因為在他眼裏,那才是真“古跡”。

  民進黨恨孔子早已非止一日。陳水扁2000年剛執政時,就用了三大塊宣傳廣告牌將臺“教育部”一樓大廳的孔子浮雕遮住,直到8年後馬英九上臺,浮雕才算重見天日。

  被民進黨“去中國化”亂拳所傷的絕不止孔子一個。蔡英文當局任命有“文化臺獨旗手”之稱的鄭麗君為“文化部長”,上臺第一件事就是調整課綱,要把“媚日去中”教育進行到底。其後,新上任的林正儀大費週折,拆除了港星成龍所贈、本已安裝在臺北故宮南院中庭的12青銅獸首,並斥其為“外來文化”。民進黨“立委”劉世芳,甚至把扯鈴(空竹)都説成“統戰工具”,要提案將其廢掉……

  譏嘲不能阻

  每一回民進黨做出匪夷所思的“去中國化”動作,都會引來島內輿論一片吐槽聲。然而,就算是那些極盡諷刺的段子,也沒能讓民進黨放慢一意孤行的腳步。

  臺灣《中國時報》評論文章説,按照民進黨的“本土”邏輯,孔子“週游列國”沒到過臺灣,那麼,媽祖、關公也沒來過,是不是各地的媽祖廟、關帝廟都要“轉型正義”?下一步是否要廢“中國字”改羅馬拼音?又或者,今天臺北故宮所藏文物是否也應返還大陸?

  曾任馬英九幕僚的羅智強撰文説,林佳龍和林正儀寫的中文也與臺灣沒有關係,要不要去電擊自己的腦袋,看可不可以把中文忘了?除臺灣少數民族和來自東南亞的新住民外,絕大多數臺灣人,不管本省籍、外省籍,祖輩大多來自唐山,身上都流著中華民族血液,難道他們的祖先也和臺灣沒關係?有學者考證,蔡英文祖先來自漳州一帶,若蔡英文的祖先和臺灣沒關係,那可不可以把身上的基因也給抹了?

  島內教育界人士説,如果為了“擔憂對立”而去除“至聖先師”,這樣一來,因孔子誕辰而來的教師節不也站不住立場?認為孔子是“外來文化”的人士,是不是也不該過教師節?

  臺灣網友更質問林佳龍,如果孔子是國民黨帶來的“外來文化”,那麼他重建日本神社是不是認為日本政府帶來的文化比國民黨當局更合理且正統?

  民進黨並不回答這些問題,他們只是埋頭行動,要把對中國文化的惡意灌輸到臺灣社會的潛意識中去。過去數十年間,民進黨靠這一招吃夠了甜頭,未來不撞破南墻,斷不會回頭。

  交流成反話

  上周,蔡英文接掌了臺灣“中華文化總會”。該會成立於1967年,主旨是“弘揚中華優良文化,推行深入民間的文化建設與活動”。然而蔡英文就職時所提的“文總”新任務,卻與“弘揚中華文化”無關,而是強調“在地文化”和“文化新南向”。

  蔡英文説,“文總”將“持續推動兩岸的文化交流和合作”。這可能是場面話,或乾脆是反話。且不提兩岸正式溝通渠道已斷,“文總”既由蔡英文親自領銜,已相當於自絕兩岸交流之路。更何況,民進黨一邊不斷切割中國文化,一邊卻説要兩岸文化交流,又能取信于誰?

  臺灣《旺報》評論文章直言,蔡英文之所以會提兩岸文化交流,應該是看中交流所産生的附加價值,但既然民進黨當局並不打算與對岸在共同的文化基礎上互動,蔡會長又能有多大的空間?

  據臺媒報道,蔡英文近期在民進黨中常會上提及,要用全黨之力幫忙完成“治史起造臺灣國——張炎憲全集”募印計劃。島內輿論指出,此舉是認同以臺灣為中心的史觀,也是切斷臺灣與中華文化的淵源。

  “文總”曾有過和孔子浮雕類似的經歷。陳水扁任內,將“中華文化總會”更名為“國家文化總會”。2010年,馬英九又將其改回原名。蔡英文沒有陳水扁的張揚,或許不會在改名上做文章,但暗渡陳倉的危害可能更大。島內媒體批評,蔡英文任“文總”會長,恐怕將“取中華而去中華”。(記者 王平)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