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蔡英文強奪文化總會要做什麼?

2017年03月14日 08:3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終於“拿下”中華文化總會,順利當選會長,並大陣仗安排綠營人馬進駐要津。臺灣《聯合報》14日社論説:以臺當局掌握資源之龐大,如此大費周章奪取這個民間團體的領導權,不知目的何在?人民都在等著看,蔡英文領導的文化總會,是會讓文化更為厚實,或只是利用它來遂行“去中華”之目的?

  不可諱言,中華文化總會自其前身“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于1967年成立以來歷經轉型,其間對臺灣文化的提升確有過相當貢獻。然而,隨著臺灣“文建會”乃至“文化部”的成立,文化建設工作大量轉移到臺當局部門,文化總會相應轉型為民間社團,扮演推動民間交流的角色,這是時代潮流所趨。也正因如此,蔡英文竟率“文化部”及綠營人馬對文化總會巧取豪奪,讓人側目。

  這可以分成兩個方面觀察。從形式層面看,臺當局“文化部”所掌握的權力和資源,遠遠大過文化總會的能量,官方和民間雙方其實可以在各自擅長的領域分頭並進,這才更合乎民主多元及效益極大化的原則。試問,蔡英文有必要親自染指民間社團嗎?

  從實質層面看,即使蔡英文想要借重文化總會頭上的“中華”二字,利用文化交流來推動目前僵持的兩岸關係,臺當局也可以透過柔性商榷的方式,促請文化總會配合。豈料,蔡英文卻是採取霸王硬上弓的手法,先逼退劉兆玄,再用“灌水”的方式派出兩百多名親信人馬入會,“以量取勝”達到目的。領導人用這樣的豪強手段拿下民間社團,出任會長,恐怕難稱光榮。

  蔡當局拿下文化總會後,現在大家都在等著看,它的下一步將怎麼走。民進黨最初的説法,是要利用文化總會來推動兩岸文化交流,民進黨文宣大將林錦昌則是其主要推手。但蔡英文當上會長後,卻強調提升臺灣文化實力、加強國際交流,兩岸交流反而變成其次。也難怪,外界對此有不少猜測,認為蔡當局的主要目的在為文化總會“去中華”。

  這樣的猜測,並非無的放矢。觀察兩岸之間的政治氣氛,近一個月來,持續呈現下降的趨勢。例如,島內各公私立大學招收陸生行之有年的“不涉一中一台”文件,被誣為“一中承諾書”,臺當局“教育部”揚言懲處開罰,這是對兩岸交流的阻撓。再如,在228事件的“去蔣”風潮中,臺北故宮博物院打造“新故宮”的計劃,也傳出“去中”、“去孔”之説,孔子展的“萬世師表”四字即遭移除。這些,都是政治干預教育文化的可議作為。此外,近日發生的“陸生共諜案”,被外界認為只是臺當局轉移輿論批評“保防法”之用;但率爾將陸生和共諜劃上等號,勢必使兩岸青年交流愈發變調走味。

  事實上,蔡當局若有意推進兩岸交流,最佳控球權就握在她手中,何需假手文化總會?不僅如此,林錦昌接任秘書長後,宣稱文化總會沒有“改名”問題,隨即遭到“獨”派大老吳樹民炮轟,要求儘速改名為“臺灣文化總會”。吳樹民是文化總會的新任執行委員,也是這次蔡英文邀請加入文總的眾多“獨”派大老之一;蔡英文如此佈局,當然就是為了改變文化總會的本質。也因此,未來文化總會的“中華”色彩被稀釋,甚至去除,恐怕是必然的趨勢。至於所謂“推動兩岸文化交流”{云云,恐怕只是臺當局的煙幕彈,未必想做什麼實事。

  蔡英文拿下文化總會,除了可供一幹好友親信排排上座,其實真的是“食之無味”。但如此強取豪奪,不免讓自己暴露在民意的審視底下,人們都在等著看她如何主導。這會不會變成又一件被拆穿的“國王新衣”?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