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陸委會兩岸“互動新模式”將徒托空虛

2017年01月17日 07:4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央日報》17日發表點評文章表示,網路報據臺灣方面陸委會主委張小月表示,“研議落實兩岸互動新模式”己列為今年陸委會的工作重點。所謂互動新模式是,蔡英文于2016年年尾所提出的,謀求加以落實誠然是陸委會的職責所在。

  然而,對兩岸關係稍有了解的人士均可預測,只要蔡當局繼續否定“九二共識”,或者一直拒就兩岸關係的政治定位做出陳述,那麼蔡英文或陸委會所企求的兩岸互動新模式,就沒有落實的可能性,而只會是空話。如此預測並非刻意看貶看低,而完全可以從兩岸相互所堅持的立場來加以判斷,至於前景,無疑是不利於臺灣民眾福祉。

  張小月在做上述宣佈的同時,十多次呼籲兩岸求同存異,但都未能提出足以説服各方的兩岸之同何在?也就不可能達到存異的效果,甚至雙方之異將不斷升高為衝突。最近大陸軍機兩度繞飛臺灣東岸;以遼寧號為首的航母艦隊繞行臺灣一週;聖多美普林西比和臺灣“斷交”並與大陸建交;尼日利亞要求臺灣代表處搬出其首都;以及更早時候,臺灣被拒于國際刑警組織會議門外。這些情況在此前8年中國國民黨執政期間,根本都不會發生,如今,民眾卻必須擔心兩岸軍事對抗有升高跡象、“斷交潮”恐將襲擊臺灣、國際空間趨向縮小等等。易言之,臺灣原已獲得的和平紅利,都因換黨執政以致不斷流失。

  蔡當局若欲改善這些情況,當然必須和大陸求同存異。事實上,國民黨執政期間就是和大陸求同存異。同者為兩岸均主張一個中國。蔡當局卻排斥原本存在於雙方之間的同,雙方也就無法存異,致使兩岸只剩下無法解決且愈趨嚴重的分歧,便出現了上述臺海緊張狀態。

  可見求同存異不能只是形容詞,而須雙方建立政治互信,國民黨所主張的“九二共識”,在過去即是兩岸互信的政治基礎,其核心意涵在於雙方不是國與國關係。迄今,蔡英文拒不認同“九二共識”,亦無意針對兩岸關係的政治定位,做出足以和大陸重建互信的陳述。此即兩岸關係倒退、雙方制度化良性互動完全停擺的原因。

  張小月也只能跟隨蔡英文重彈“九二會談”、九二年之後雙方的共同認知等等舊調,而堅拒表達“九二共識”或其主要內涵,如此根本沒有重建兩岸互信的可能,所謂互動新模式又能從何而來?張小月重申了蔡英文多次講過的兩岸之間不應有政治前提,顯示蔡當局所謂的互動新模式,似指雙方無條件坐下來協商。人們只要對大陸的對臺政策有基本了解,便可直言蔡當局的寄望唯有落空一途。否則1992年兩岸何須就“一中原則”進行協商?此係無從回避的政治現實;若予回避,其結果即是蔡英文上臺以來的兩岸關係倒退。

  臺灣方面陸委會之所以設置的本身意涵,就是兩岸非國與國關係。張小月受限于蔡英文及民進黨,而未敢加以闡釋,十分可惜,反而讓各界愈是認為蔡當局正在既定體制下推行“臺獨”。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