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民進黨其實是一個反勞工政黨

2016年11月08日 08:2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國時報》8日社論指出,島內勞工團體不滿蔡英文當局“一例一休”法案強行闖關,多日來在一些學生聲援下,強烈批判民進黨取得政權後就背叛勞工,7名産業工會幹部進而絕食。對照19個月前的“太陽花學運”,在野黨為操作“反中”社會氛圍,抹黑可以增加勞工就業機會的“服貿協議”草案,實質傷害了勞工就業權,現在又意圖強行通過“一例一休”,利用學生的真面目赤裸裸攤在民眾面前。

  “太陽花學運”聲稱是因議事程式正當性問題而起,但路人皆知,當時民進黨及其他在野勢力的目的是封殺“服貿協議”,其結果是斷送了投資臺灣服務業的管道,進而阻擋了勞工就業機會的增加。開放資金投入服務業,可能對臺灣企業造成競爭,卻會增加對服務業勞工的需求。

  今日民進黨護航“一例一休”,和2年多前鼓動學生阻擋“服貿協議”,實質上都是不折不扣向資方利益靠攏。“太陽花學運”時,尚且用程式正義予以掩蓋,掌握政權以後,卻祭出勞資利益平衡、穩定經濟發展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

  “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的“立法”是“太陽花學運”轟轟烈烈造成的成果,但是民進黨就位之後,對此法案顯然興趣缺缺。因為民進黨認為,兩岸之間根本不需要“服貿協議”,也不需要金融合作,或許連當初簽署的ECFA最好都冰凍起來。

  民進黨想以“新南向”政策取代兩岸之間的經貿往來與合作,但是從臺灣內需經濟及就業機會角度而言,“新南向”與“西進”本質無異,都是有利於GDP、企業營收與老闆們股利股息的政策,卻無益於內需市場、消費與就業機會提高,一來臺當局不可能仲介勞工去東南亞坐領高薪,二來不會讓老闆們有投資臺灣的意願,這些政策對勞工有害無利。

  不但“兩岸服貿協議”可能引進新的服務業雇用臺灣勞工,兩岸持續的金融合作也可讓大陸人民購買臺灣股票,因為臺灣對企業財報和公司治理要求高,股票體質當然比大陸好很多。有了大陸資金的挹注,股市榮景可以推動各類消費需求,勞工薪資當然可望增加。

  民進黨從心態上就反對兩岸金融合作,認為陸資會吃掉臺灣企業,因此必須將陸資阻絕於境外,才能保護臺資企業。那麼,我們要問,這種論調不是在為老闆護航,什麼才叫倒向資方?假如在法令監督之下,臺灣多些陸資老闆或是企業,依據臺灣法令運作、接受監管,企業固然會增加競爭壓力,但勞工會受到影響嗎?不但不會,市場力量反而會增加臺灣企業的創新能力與世界競爭力。

  民進黨強迫勞工犧牲權益,把陸資説成毒蛇猛獸,傷害了兩岸民間感情與政治互信,兩岸官方經貿交流幾乎全面停擺,民間合作也受到衝擊。

  老闆們口袋有錢,可以慢慢等大局變化後再投資,但勞工要過日子、子女要升學、貸款不能拖欠,必須維持穩定的收入。民進黨“以拖待變”,顯然是置勞工死活于不顧!

  兩岸關係在民進黨執政後進入“熱對抗”,勞工在夾縫中間,難道不會感嘆當初發動反對“服貿協議”的政黨真是害慘勞工了!如果“服貿協議”經由合理程式通過,有多少陸資會來臺灣雇用高品質的臺灣勞工?終日期待的勞工護衛者,在取得政權之後,在乎的只是酬庸自己和資本主們,在不選舉的時候,勞工不過是一群絆腳石罷了!

  “硬幹砍假,工人絕食。”是“2016工鬥”的口號,新昂局企圖為財團護航的同時,也動用維安警力圍堵民意。這些現象,對照當初反對“服貿協議”時在野黨的主張,更使人體會到“反中”根本是假議題。“反中”的背後,其實不就是“反勞工”嗎?不就是“護老闆”嗎?

  民進黨很清楚,兩岸關係不能冷,兩岸經過多年交流,經濟與社會已開始融合,尤其經濟整合覆水難收,臺灣無法脫離大陸的影響。一旦斬斷兩岸的合作,臺灣經濟必將受到重挫,民進黨的統治基礎當然也就會跟著消失。

  更重要的是,勞工比老闆更需要穩定的兩岸關係,商品貿易合作可以增加農産品、高品質消費財以及旅遊、醫療等服務業的輸出,增加在地臺灣勞工的工作機會;服務貿易合作和金融合作,都可以直接或間接促進本地勞工的勞動條件。

  民進黨在2000年政黨輪替時,已經唬弄過勞工一次,這次竟然故技重施。今日臺灣的勞工,畢竟比起16年前聰明多了,民進黨如果不想喪失勞工基本盤,就要徹底自我改造,不但要在“一例一休”上誠實面對選舉承諾,也不要忘了兩岸合作才是解救勞工長久痛苦的解藥!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