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民進黨若逆流而行 終遭民意吞沒

2016年11月07日 09:2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1日下午在北京會見了洪秀柱主席率領的中國國民黨大陸訪問團。此外,由兩岸20家民間團體共同主辦的“兩岸和平發展論壇”11月2日至3日在北京舉行。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5日發表社評指出,值得一提的是,這次的“兩岸和平發展論壇”打破過去國共兩黨只談經貿、不碰政治的慣例,首度把兩岸政治議題列為討論重點,希望發揮拋磚引玉的領頭羊作用,目的在於探詢“強化兩岸共同政治基礎,增強政治互信,引領和平發展民意,深化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的可能性,進而消弭臺海兩岸歧見。

  文章內容摘編如下:

  問問臺灣人民,誰都想兩岸相安無事、和平相處,就連最深綠的“臺獨”教義派也不敢真的訴諸行動,以免暴露其發政治投機財的真面目。可見得所謂的“臺灣法理獨立”,只不過是民進黨操弄民粹、挑動“仇中”的政治動員手法,否則蔡英文何必要隨時把“中華民國憲法”挂在嘴邊。事實上,一旦“中華民國”的體制被推翻,“臺獨”運動亦將隨之灰飛煙滅。這是美國友人多次提出的警語,蔡當局不得不嚴肅以對。

  相較于國民黨與中國大陸的交流往來,民進黨的反應就顯得滑稽可笑。

  首先,臺灣方面陸委會在國民黨主席洪秀柱出發訪問南京之前提出警告,不得與對岸簽署任何涉及公權力的協議,而民進黨“立院”黨團也在旁敲邊鼓,呼籲洪秀柱不要踩紅線,甚至還恫嚇會“依法處理”。這樣的制式反應,只是凸顯民進黨當局對國共兩黨恢復對談的束手無措。

  其次,蔡英文辦公室發言人還喊話,希望“臺灣所有政黨應該秉持對內良性競爭、對外團結一致,與臺灣人民站在一起,全力支援由‘政府’主導的兩岸關係。”

  島內民眾可不健忘,當馬當局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對兩岸關係定位,全力改善兩岸關係、推動雙邊包括“大三通”、經貿協議等各項協商,當時的民進黨是如何阻撓、遊行示威、甚至還造謠抹黑。難道這是“全力支援由‘政府’主導的兩岸關係”的表現嗎?

  過去8年的兩岸成果,民進黨不僅從未錯過,甚至還希望中國大陸加碼。還有綠營縣市長到大陸推銷農産品時,大力稱讚“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種種好處,回到臺灣卻痛批馬當局“出賣臺灣”。如此的政治雙面人手法,早被對岸摸透,這正是民進黨至今仍無法與大陸獲致互信的主要關鍵。

  蔡英文上任不到半年,兩岸關係已經陷入“冷和平”局面,非但官方溝通管道中斷,連白手套的海協會與海基會的日常聯繫機制都遭擱置,許多兩岸交流都受到波及,影響層面不可謂不大。雖然眼前的兩岸關係尚未出現所謂“地動山搖”的重大變局,但蔡當局卻仍執迷不悟,以為不接受“九二共識”的結果,也不過如此;所以只要緊靠美日,就可高枕無憂了。

  倘若蔡當局真的做此打算,那臺灣的前途堪慮呀!

  別的不説,蔡當局急欲推動的“新南向”政策,能擺脫中國大陸對東盟各國的影響力嗎?光要應付大陸的壓力就自顧不暇了,哪有餘力來推動與臺灣的雙邊合作呢?

  更重要的是,臺灣的外貿順差,很大部分是來自於兩岸經貿往來。即便臺灣真的能打通東南亞市場,也無法彌補失去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損失。連美國及日本都不願輕言退出大陸市場,以外貿為主的臺灣,有何能耐呢?

  一味地想以“軟性臺獨”政策,達到“去中國化”目標的蔡當局,該從這幾個月的兩岸發展得到些啟發。民意如流水,“既能載舟、又能覆舟”,屆時支援兩岸和平發展的廣大民意,勢必吞沒逆向而行的政黨!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