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灣看懂“習洪會”政治訊號了嗎?

2016年11月07日 08:2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日前在北京會見洪秀柱主席率領的中國國民黨大陸訪問團。臺灣《中國時報》6日發表社論指出,此次會見中習近平清晰説明瞭對臺思維,可望對混沌的兩岸關係定錨。文章摘編如下:

  習近平提出的兩岸關係發展6點意見中,除重申“九二共識”和反“臺獨”外,其他4點都著重在兩岸合作和增進兩岸民眾福祉,顯見大陸對此問題的高度重視,其對臺灣民眾的善意也由此可見一斑。在國共論壇召開之際,大陸公佈了明年的兩岸青年交流項目,可見其用心。

  軟的一手以外,大陸更為法理“臺獨”劃下紅線,發出清晰的戰略訊號,就是堅決反對法理“臺獨”,完全否定了“臺獨”的任何可能性。民進黨當局不接受“九二共識”,臺灣的國際空間問題,大陸會堅持“一個中國”既定立場,不再妥協。大陸對臺戰略清晰,蔡當局將再也沒有藉口將責任推託給“雙方誤判”,剩下的就是蔡當局的抉擇而已。

  洪秀柱在國民黨面臨重重困難、特別是國民黨記憶體在質疑的惡劣情勢下,洪秀柱確保了國共合作平臺的延續,並進一步深化了國共之間的互信。洪秀柱的努力,讓大陸對臺灣不走向法理分裂,仍存有一絲希望,也避免了對臺政策走向極端。國共平臺的延續也可以讓國民黨繼續為臺灣民眾爭取利益,讓國民黨在兩岸關係扮演關鍵角色。深厚的互信基礎下,國民黨的兩岸優勢可望維繫。

  更重要的是,洪秀柱在會晤習近平時,清晰陳述了國民黨反“臺獨”立場,這是兩黨領導人歷次會談的首次,國共論壇主題也由“經貿文化”改為“和平發展”,意味洪秀柱時代對馬英九時代“不統不獨不武”的超越。顯示國民黨調整定位,準備與大陸共同處理政治議題,希望突破兩岸政治僵局。其開創性價值不可低估,但政治議題的處理涉及一般民眾是否認同、美國是否支援等因素,國民黨已氣若遊絲,必須做好萬全準備,若稍有閃失讓民眾産生疑慮,就可能長期在野。

  文章認為,經貿議題仍是臺灣生存發展癥結所在,也是兩岸互動重點,洪秀柱若要幫助臺灣民眾爭取更多現實利益,還是應該多在這一領域下功夫。

  對國民黨來説,此次會見成果既帶來機會也帶來威脅。主要問題在於,國民黨在野地位,“立法院”也不掌握多數,不能將政黨立場轉換成公共政策,這意味國共共識無法付諸實施。不僅如此,國民黨還要面臨民進黨當局的杯葛、封鎖與威脅,即便有心幫助臺商和臺灣民眾爭取更多利益,也要面臨重重挑戰。在不利情勢下,國民黨很可能淪于兩岸互動的仲介角色,只能為兩岸民間互動提供協助,卻無法成為政治主導力量。

  民進黨角色尷尬,“疑中抗中”政策基調讓民進黨當局作繭自縛,難在兩岸關係求得突破。唯一脫困策略,是拋下意識形態束縛,以臺灣民眾實際利益為依歸,若在文化“臺獨”與東亞戰略問題上繼續挑釁大陸,甚至走向法理“臺獨”,兩岸兵兇戰危、民心不安、經濟困頓,政黨再度輪替勢所難免。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