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蔡英文雙十演説未回應失望的民心

2016年10月13日 10:3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聯合報》11日發表社論説,曾被寄予厚望的蔡英文“雙十講話”原本可利用演説來激勵民眾,但她在應著力的兩岸關係上卻迂迴退縮,轉而強調“推動改革”,並訴求“年輕族群”。這些喊話,其實未因應失望的民心,恐怕也不足以止住其民調的跌勢。

  文章指出,蔡英文雙十演説的基調,其實就是她520就職演説的縮簡版:強調追求改革及“轉型正義”、為年輕人創造更好未來、維持兩岸和平現狀等,無一改變。然而,不到5個月,在外界的觀感,前後兩次演説已暴露她拙于因應的窘境。520時,她挾著勝選威望及人民期待光榮登基,受到萬眾歡呼;但此刻,滿意度已跌至4成,她卻只能繼續重彈舊調,對民眾的不滿不知如何是好。

  簡言之,執政近5個月,蔡英文仍停留在她美好的“競選”夢境,而未進入真槍實彈的“執政”現實,這是她民調急墜的主因。近來民眾怨聲四起,民進黨內壓力也撲面而來,但蔡英文顯然找不到相應的調整模式,仍只能用虛弱的改革和空洞的願景來應付人民。心細的民眾必然會注意到:蔡英文在5月就職演説中最清晰的主題——“解決問題”四個字,已悄悄從雙十演説中消失;這難道不是一個值得憂心的跡象?

  我們之所以要特別強調“競選”與“執政”的不同,正是因為看到蔡英文將兩者混為一談,以為執政的目的就是要落實競選承諾,別無其他。沒錯,執政者應該積極實現自己的競選承諾,這是民主倫理;但執政者更應就國政的方方面面作出與時俱進的決策,要對政經、社會、外交作出綜合及動態的研判,才不致使施政天平偏斜。尤其,蔡英文的許多競選承諾,是根據“在野黨”的立場而設想,除帶有許多對抗性質,也因專為吸引特定族群選票而缺乏全盤考量;在執政之後發現窒礙難行,當然應該加以調整。

  蔡當局上臺後的許多政策“發夾彎”,正是因為執政與在野角色的落差,在現實上必須調整;這雖引發不少爭議,至少可以理解。然而,蔡當局有更多政策,卻是打著“改革”的幌子,在進行政治清算、社會壓迫、乃至價值扭曲的鬥爭。

  舉例而言,蔡英文高談“司法改革”,卻不是針對現有不當制度提出興革意見,而是要引進自己親信的“司改會”及民間法界人士,來鬥爭現有體制內的“司法”人員。再如年金改革,目標原本正當,主事者卻利用鬥爭特定職業及醜化退休人士的手法進行,導致社會紛擾不安;如此,弄得世代對立,將如何締造年輕人的美好未來?又如,對公營事業董座或任期制職位採取撤換或迫辭的手段,霸道地改派民進黨內親信出任,如此破壞體制、公私不分,又能奢談什麼改革意義?

  蔡英文更大的盲點,是把執政與改革劃上等號,這是見樹不見林。政黨輪替,當然反映了民意的某些不同取向,但這並不表示現有制度框架必須全部推倒重來;而蔡當局的問題,是滿腦子“除弊”的思考,卻拿不出什麼“興利”的方案。且看安倍的“三箭”,一是寬鬆貨幣,二是財政改革,三是促進投資,三箭循序而發,目標全都對準振興經濟,民眾一目了然。反觀蔡英文,在經濟面毫無對策,卻在兩岸、“外交”、勞工、年金、司法等議題上亂箭齊發,烽火四起的後果,怎是她有能力收拾?

  蔡英文的演説主題放在民心失望的政治脈絡裏看,這些華麗之詞恐怕已顯得脫離現實。令人擔心的,倒不是蔡英文“演説治理”的能力在下降;讓人憂慮的,是她調整視野及步伐的速度太慢,會跟不上快速演變的情勢及流失的民心。如果繼續沉浸在勝選的美好,她恐將錯失調整的機會。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