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媒:蔡英文還能閃躲多久

2016年10月12日 12:2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國時報》12日發表評論指出,蔡英文在雙十演説中,首次呼籲大陸當局“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同時表示“只要有利於兩岸和平發展,有利於兩岸人民福祉,什麼都可以談。”這些論述等於把難題投回給大陸當局。對照大陸提出只要接受“一中原則”、“九二共識”什麼都可談,兩岸各自以彼此最難接受條件要求對方,越來越短兵相接,稍有不慎面臨攤牌。

  文章説,基本上,蔡英文雙十演説仍維持就職演説的基調,提出正視“中華民國”,此外,用“中國大陸”取代先前“中國”稱呼,重申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的承諾,及“尊重九二會談的歷史事實”,這些固然是善意表達,但並未正面回答“九二共識”這答卷,顯見兩岸已陷入相互為難的“囚徒困境”。

  值得關注的是,從《華爾街日報》、《讀賣新聞》專訪到雙十演説,蔡英文逐漸形成軟中帶硬的“新四不一沒有”政策,包括“前三不”是展善意:承諾不變、善意不變、對抗老路不會走;但“後一不”是表意志:重申不會屈服壓力下。另“一沒有”則是“沒有九二共識”。全篇演説沒有正面響應大陸所期待的未完成答卷,兩岸要坐下協商,顯是一廂情願。

  事實上,蔡英文所釋放的善意不易積累,有時反而被自身政策作為所銷蝕,其中包括7月民進黨全代會、8月海基會董事長任命及9月民進黨黨慶、10月國慶節。蔡當局的兩岸政策究竟能“回避”多久?陳水扁的歷史教訓殷鑒不遠,沒有啟示意義嗎?無庸置疑的,一個具有獨立主張的政黨執政勢必衝撞既存的兩岸架構和秩序。

  蔡英文呼籲兩岸協商不應設政治框架,顯然這與大陸表明只有承認“九二共識”及認同其核心意涵,始能重啟協商機制有所衝突。陳水扁的“四不一沒有”政策尚無法解開兩岸僵局,更遑論模糊的蔡版“四不一沒有”政策。

  令人擔心的是,蔡當局對大陸當局所期待的答卷,始終採取相應不理的“回避”態度,可能迫使大陸提早結束“聽其言、觀其行”階段。

  《中國時報》同日發表的另一篇短評文章也指出,蔡英文的演説內容,詞藻依舊漂亮動人,照本宣科,並沒有對她就職4個多月以來影響最大、眾所關切的兩岸關係,做出進一步的著墨發揮;看起來,蔡英文是打定主意鐵了心,不對大陸當局所希望的“九二共識答卷”再多所回應。這究竟是蔡英文早已胸有成竹?還是乾脆避重就輕?

  蔡英文呼籲兩岸要儘快坐下來談、要建立一致、穩定可預測的機制,這些沒有人會説不對;問題是,實際上要怎麼去做呢?兩岸目前遭遇的僵局難道都是假的?或者用演説、宣示就可以化解嗎?除了單向不斷重復的口號,實在看不出蔡英文提出如何克服問題的作為。

  文章最後説,蔡英文既然拒答陸方試卷,便應該有正視現實、務實承受衝擊的戰略與戰術;這條路若真要這樣走下去,除了呼喊人民的支援之外,絕不能只用口號迷惑民心,用“看著辦”心態賭上臺灣的未來。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