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最會溝通?蔡英文當局的濫情與濫權

2016年09月13日 13:5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從選前信誓旦旦地打造“最會溝通的當局”,到現在必須面對民眾的諸多不滿,相信執政剛滿百日的蔡英文已有“當家方知持家難”的感觸。

  臺灣《中央日報》10日發表社評文章説,相信大家都會同意,主持政務不是兒戲,主政者應以理待民、因勢利導,且不輕言改變立場。意思是臺當局應有讓人民有得以遵循的法令及政策,否則就是失職。

  自蔡英文上任以來,許多團體因不同利益糾紛上街抗議,而臺當局行政團隊皆以“給糖吃”、“要五毛、給一塊”的手法回應。表面上是皆大歡喜,但事實上蔡當局已埋下“濫情及濫權”的種子,未來可能會面臨更多的街頭衝突。

  蔡英文還沾沾自喜,以“看看他們(抗議者)的臉上表情”來回應臺當局“照單全收”的質疑。面對諸多政策“發夾彎”的批評,“行政院長”林全也説“如果人民對政策有疑慮,臺當局也能調整,去做調整也不壞,期盼民眾以結果來論斷施政品質良窳。”

  民眾從未期待臺當局政策是完美無缺的,也從未認為蔡英文當局不能順應民意而調整施政方向。然而,民眾不滿的是,當前臺當局政策的調整,不僅步驟紊亂、毫無章法可言,甚至沿襲過去民進黨強力批判的馬英九當局政策基調,卻毫無辯解,難怪遭譏諷為“發夾彎”。

  臺當局本應為人民解決問題、創造幸福,為國家指引方向,但民進黨當局卻成了問題根源,蔡英文難道沒有責任嗎?如果全盤照收抗議者的要求就是談判,那小學生也可以做到,何需高深學問及專業?偏綠媒體不分青紅皂白地吹捧就算了,連包括高雄市長陳菊在內的許多綠營政治人物也稱讚蔡當局的解決問題能力,就知道這個當局是何等“自我感覺良好”了!

  英國保守黨政府在6月底推動的“脫歐公投”,不小心弄假成真,震驚全球也撼動歐盟,而發動該公投的首相卡麥隆被迫辭職。卡麥隆原先自信滿滿,以為多數英國人會支援留歐,希望藉由公投拉高他在歐盟的説話份量,也藉此打壓他長期以來的對手、前倫敦市長強森的高支援度。在這個被喻為“任性首相”與“叛逆市長”的對決,兩人皆誤判民意,一個狼狽下臺,另一個的首相夢也被迫放棄。

  看看英國保守黨的兩強之爭,不禁讓人聯想到蔡英文與馬英九的恩怨情仇。現在民眾看到的,不是蔡英文誓言的改革與前進,而是磨刀霍霍、追殺政敵的“千金小姐復仇實錄”。

  就拿年金改革議題來説。在財政困難、臺灣整體經濟仍看不到出路的情形下,絕大多數軍公教退休人員不反對少領退休金,也支援臺當局的理性溫和改革。但是,他們無法容忍部分綠營人士的污衊及偏頗言論。否則以他們的特殊屬性來説,怎可能有超過10萬人願意上街頭抗議呢?

  民進黨向來把軍公教視為特殊族群,歸類為國民黨的傳統支援者,所以習慣拿他們當箭靶,作為分化與勞工階級的工具。蔡當局此種“拉一幫、打一幫”的鬥爭手法,只會更加製造對立而已。

  此外,旅遊業因蔡英文至今不願對“九二共識”表態而受影響,臺當局不思如何協助業者之正途,反而把問題推給前朝,認為是馬當局沒做好人數管控的結果,所以不該是臺當局府的問題。

  這又是典型的推託藉口。當開放陸客來臺時,綠營執政縣市紛紛希望增加陸客人數及兩岸直航班次,更絡繹不絕地到大陸城市推銷臺灣産品、招攬觀光客。當時的民進黨可不是這麼看待陸客來臺的呀!

  時隔8年,為何相同場景被民進黨視為兩岸僵局的突破點,而國民黨的作法卻是“親中賣臺“?請問民進黨諸公們,要不要把8年前對馬當局所説的話,原封不動地送給蔡英文?

  蔡英文當然有她的使命感,也認為改革之路非走下去不可,所以她有義無反顧的決心與勇氣。然而,民進黨選擇的手法卻背道而馳,欲以政治鬥爭來達成改革目的,這正是民心逐漸背離的主因。

  蔡英文應了解,當行政團隊不循正道、反而以仇恨手法推動政策時,不管目的有多崇高,該政策終將註定失敗。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