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兩岸議題撲面而至 蔡英文如何“通關”?

2016年09月13日 10:0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聯合報》13日社論指出,蔡英文執政百日民調瀕危,“獨”派高舉“核心選民”旗幟逼宮日甚,蔡當局人事遂出現微妙調整趨勢。如果説,先前標榜專業考量的公營事業與公股金融人事加快“綠化”腳步,多少還有些遲來的分封、安撫之意;那麼,兩岸關係領域的人事動態所反映的路線的意義與政策效應,更值得關注。

  民進黨執政後,因忙於政治清算與追殺藍營,疲於應付排隊準備上街的抗爭,因而暫擱兩岸議程,冷對兩岸答卷,既不願“捋大陸虎須”,也不想攖“獨”派鋒鏑,以為只要拖著“維持現狀”不失分即可。因此,蔡當局在執政百日前與記者茶敘時,雖然縷述各領域抽象政績,涉及兩岸議題其實只有一句話──重申“維持現狀”重要。其重點,在強調就職演説已竭盡所能拉近雙方立場,並力圖維持兩岸關係穩定。顯然,兩岸政策非其當急之務,兩岸定位答卷則想不出“聰明回答”或根本不想答。

  然而,從陸生、陸客到虱目魚契作的經濟效應已現,從國際民航組織大會到亞太經合會經濟領袖會議的政治效應則山雨欲來,兩岸議程終究撲面而至,兩岸答卷闕文仍待填補。蔡英文稱“維持現狀”,事實上,變動的“現狀”實已非原狀,催促著蔡英文提出適當的通關密語。

  觀察目前情況,蔡英文似乎相信不必喊“芝麻開門”,只要找到“阿里巴巴”,就能打開藏寶山洞的石門。或者,由於“獨”派強烈質疑石門後面是個直墜深淵的無底洞,而“芝麻開門”更是一道自縛手腳的緊箍咒,蔡英文只好寄望阿里巴巴能不發出聲,只要運用腹語即可啟門。

  就在“獨”派的臺灣“入聯宣達團”啟程前夕,傳出田弘茂接海基會董事長的消息。對此“獨”派盛讚是一手好棋;大陸卻只回應,兩岸問題關鍵不在人,而在政治基礎。

  田弘茂曾直言蔡英文不接受“九二共識”,兩岸溝通機制就會中斷;現在卻説對岸還沒講話,“希望還有空間”。田弘茂或不致完全昧于現實,兩岸迂迴空間也可能不全在“九二共識”四字,而在如何表述其核心意涵;那麼,田弘茂錦囊中是否有何妙計,或只是以拖待變,各方拭目以待。

  如今外界最大的憂慮是,蔡當局內政頻頻凸槌,凱道上輪流抗爭,經濟無法改善,兩岸難有出路。如果民調持續墜底,大陸也不願釋出更大善意,在“獨”派頻頻逼宮下,蔡英文會不會走上陳水扁的老路?

  事實上,從蔡當局以“改革”和“正義”為名逾法擴權的諸多舉措,到“司法院正副院長”提名反覆,皆可看到其身後特定團體的影武者身姿;而延宕的兩岸人事終告底定及臺灣“入聯”的運動再起,也顯示“獨”派的試探、施壓或雙簧演出未曾停止。然而,蔡英文“溝通、傾聽、解決”的務實性格,和陳水扁“衝突、妥協、進步”的莽撞作風,畢竟有別。陳水扁衝撞之痛記憶猶存,客觀環境是否隨蔡及“獨”派主觀意志而移轉,恐怕才是最大的挑戰。

  遭逢民調雪崩威脅的柯文哲,藉著雙城論壇攀上兩岸關係舞臺,隨即又主動拆除“大巨蛋”體育館解約引信,企圖挽救頹危的聲望。反觀民調從高峰跌至死亡交叉邊緣的蔡英文,在躊躇瞻顧之間,陳水扁的陰影威脅也越來越大。其實,要打開兩岸出路,蔡英文不必取法柯文哲或陳水扁,但她絕對必須有比兩人更清明的心智。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