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民進黨當局對日本一廂情願

2016年08月31日 08:1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日前,臺灣“立法院長”蘇嘉全率團訪日,前臺當局領導人李登輝赴石恒島演講,大談“臺日生命共同體”,以半導體結合物聯網打造産業同盟,並提陞官方關係與安保合作;同時,綠營智庫敦促日本自民黨議員倡議,藉執政聯盟在國會參眾兩院掌有多數,應把握機會制訂日本版“臺灣關係法”;此外,蔡英文于2015年5月與安倍首相胞弟岸信夫見面時,曾經希望與日本共同推動“新南向政策”,以降低臺灣對中國大陸經濟依賴。但是,當岸信夫希望臺灣解除日本核災5縣食品進口禁令時,目前已經執政的蔡當局只能無言以對。另在“臺日海事合作機制”會談方面,單單衝之鳥的定位,就讓會議被迫延期,因為日本方面堅持衝之鳥是“島”,擁有200海裏專屬經濟海域,讓蔡當局的代表立刻撞墻。

  對此,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31日發表中國國民黨中央政策委員會大陸情勢雙週報第1719期的文章説,民進黨當局親日政策根本就是一廂情願。

  日本擁有國家利益盤算

  中日在釣魚島附近海域緊張情勢升高,大陸公務船6度駛入12海裏水域,日本兩度向中國駐日大使提出強烈抗議,並對大陸在東海油氣田設置雷達表示不滿,讓雙方關係陷入谷底。不過,蔡當局若認為中日關係惡化,將有利臺灣和日本的關係品質提升,甚至可以進一步要求日本“棄中親臺”,恐怕只是媚日“臺獨分子”不切實際的幻想。日本駐香港領事館首席領事井川原賢8月1日表示,臺海兩岸關係和平穩定有利中日關係與“日本和臺灣關係”發展,並強調“日本和臺灣關係”仍在框架內,日本對臺政策沒有變化,也不打算做出“打破性”行動,日方無意炒作“日本和臺灣關係”。言下之意,“日本和臺灣關係”只能放在“中美日”競合架構內思考,日本政府對國家利益輕重緩急,有自己的盤算。

  日本安倍政府在參議院選舉大勝後改組,留任副首相麻生太郎繼掌經濟振興方案,任命連年參拜靖國神社的稻田朋美為防衛相,執行強軍政策鞏固美日同盟,同時委任反對參拜靖國的“知中派”人士二階俊博,擔任自民黨幹事長以推動政黨外交,佈局改善中日緊張關係,營造今年9月杭州“G-20峰會” 習近平與安倍會談契機。

  安倍政府為延續政治生命,待機完成“修憲”任務,落實“正常國家”目標,深知“振興經濟方案”將決定成敗,但需要時間讓改革計劃逐步實現;同時,日本必須先鞏固“美日同盟”,強化軍事實力,才能夠累積能量與大陸週旋;此外,日本與中國大陸關係必須回到建設性互惠關係,才能為日本經濟振興方案注入新動能,也才能夠避免再被美國冷落或拋棄。因為,日本曾經飽嘗克林頓總統過門不入、“習奧加州陽光莊園峰會”意外,讓日本擔心被美國政策漂移所出賣,因此必須防範當中美為共同戰略利益重修舊好時,日本不會淪為棄婦。

  現階段,安倍政府決定採取多手策略,營造對自己有利的迴旋空間,在中美日三邊競合架構保持戰略彈性,才不會被中美兩國任意擺弄,或者被美國綁架成為對抗中國大陸的馬前卒。同時,這次美國總統大選主要候選人的外交政策,突顯以美國利益為主的保護主義與孤立主義氛圍,讓日本安倍政府警覺美國力挺承諾並不可靠,因此有必要在對“中”政策保持彈性,以未雨綢繆。安倍政府若適時採取“友美和中”平衡策略,成為中美兩國在亞太競逐的“戰略緩衝區”,並就有關東海與南海問題,運用“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原則,化解軍事對峙衝突僵局,為中美日三國鋪陳優雅下臺階,中日兩國G-20首腦峰會,或將有機會順利進行。

  蔡當局必須正視中國大陸崛起

  東亞戰略結構在“中國崛起”後已經改變,但蔡當局至今仍未調整冷戰思維,甚至呼應日本右翼的“對抗主義”,主張臺灣應與美日站在同一邊,爭取成為“圍堵中國戰略前沿”角色。這種主張忽略了中美日三國間,普遍採取和戰兩手策略的大趨勢。蔡當局企圖抱緊美日對抗大陸,天真地以為美日兩國會出兵為“臺獨”作戰,這將讓臺灣陷入萬劫不復災難,既危險又不智。

  蔡當局的安全戰略,首先必須審慎處理兩岸關係以求穩定,並與中國大陸、美、日同步發展合作交流,配合經濟策略營造優良投資環境與信心,把臺灣的超額儲蓄與生産力解放出來,成為鞏固安全關鍵基礎,並在“中美日”三邊競合架構中,達到左右逢源目標,讓臺灣順利融入區域經濟自由化體系,成為促進亞太和平穩定貢獻者。

  蔡當局的團隊倘若背離“友美和中”大戰略,落入一廂情願的“聯美日、抗中”迷思,不僅無法拓展國際活動空間,也難提振投資臺灣信心,更難交出繁榮經濟成績單,一旦凱道現身數十萬憤怒失業群眾,美國與日本也無能為力。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