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蔡當局欲挽救民調須調整施政方向

2016年08月17日 11:1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親綠智庫公佈最新民調,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的滿意度首度跌破5成,臺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署名曾復生的短評指出,倘若再拿不出“內外兼修,療傷優先”的施政方略,證明自己有能力把兩岸與經濟搞好,恐怕會被民眾看破手腳,想要運用“以柔克剛”策略,應對大陸壓力突圍,更將是緣木求魚。

  曾復生指出,當前臺灣的軍公教、勞工擔憂年金制度崩盤,晚年生活不保;工商企業苦嘆經營投資環境每況愈下,幾近“忍無可忍”;廣大勞工與受薪族抱怨物價高漲,只有薪水不漲,社會貧富差距持續擴大,當局卻束手無策;“國營事業”人事將大洗牌,人民都在看蔡當局能否跳脫酬庸,知人善任為臺灣興利。

  曾復生認為,民進黨藉“國會”多數優勢,對國民黨無情追殺,讓民眾渴望的和解共生拼經濟夢碎;南海仲裁判決出爐讓“親美日、抗中”的蔡當局滿臉豆花,原來美、日兩國隨時可以出賣臺灣利益,多數民眾吞不下領土主權被踐踏,卻看不見蔡當局硬起來捍衛太平島地位。加上近期蔡當局對幾項重大人事案當斷不斷,已讓民眾質疑領導能力是否有問題。

  曾復生還説,臺灣經濟環境每況愈下,其中很主要的部分,是因為投資人對民進黨執政路線不放心,結果將導致臺灣經濟加速崩壞。發展臺灣經濟並不缺資金、技術與人才,最缺的是投資信心,而建構穩定有前景的兩岸關係,是多數島內外企業決定是否投資臺灣的關鍵;同時,臺灣年輕一代對待大陸的態度已經趨向務實,他們也願意到大陸工作,反而是老一代的臺灣人對兩岸關係疑懼頗深。蔡當局如果不能認清大勢所趨,正視臺灣投資不振的病因,並對症下藥,反而把施政重點放在清算鬥爭與意識型態,只會製造更激烈的社會對立與人心浮動。

  曾復生指出,蔡當局必須誠實告訴年輕一代,新南向政策是開拓臺灣經濟空間的策略之一,但臺灣的和平穩定與安全課題,不可能脫離兩岸與國際;尋求經濟貿易與投資成長動力,甚至新文化與國際活動空間,也繞不開大陸,因此,必須以勇敢自信態度迎接“中國崛起”的挑戰與機遇。

  島內外人士對蔡當局強調“親美日、抗中”的路線,已經心生兩岸關係恐趨向不穩的疑慮,這將導致投資臺灣的信心不足,資金技術人才外流加劇。

  曾復生最後説,為挽救滿意度下滑趨勢,蔡當局必須調整施政方向,首重穩定兩岸關係發展,打開臺灣經濟成長的任督二脈,並對“一個中國”的內涵提出清楚説明,以利兩岸恢復建設性關係,勇敢擺脫“臺獨”勢力綁架,化解面對大陸的恐懼與抗拒,為臺灣找到出路。否則,蔡當局恐將讓臺灣年輕一代的前途蒙上陰影。(曾復生 作者係臺灣“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安組”顧問)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