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國史館”拒大陸學者用心好“獨”

2016年08月09日 07:44: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臺灣“國史館”近日宣佈,將拒絕大陸及港澳地區學者調閱館藏資料,臺灣人士也從隨到隨查改為提前申請。“國史館”藏有大量國民黨從大陸帶去的珍貴民國史料。民進黨一上臺,新館長馬上政治挂帥,歧視對待大陸及港澳學者,給島內學者添堵,為的是阻礙兩岸學術交流,更是要使島內民國史研究降溫,以遂“文化臺獨”之志。

  “國史館”搞政治

  臺“國史館”近日拿出新規,最快從9月下旬開始,將以所謂“平等互惠原則”為由,拒絕大陸及港澳地區學者調閱館藏資料;若是臺灣人士,則改為申請預約制,申請需提前15天,30天內回復。

  對此新規,“國史館”新任館長吳密察給出的理由是,對調閱檔案與閱覽對象設限是“回歸法制”。他表示願意推動解套,以“平等互惠原則”,與南京的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進行“機關與機關”的檔案交換閱覽。

  “你不給我看,我也不給你看。”吳密察似乎是這個意思。然而,無論南京的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還是大陸其他學術機構,都沒有特別禁止臺灣地區人士調閱資料的規定。南京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固然有部分資料屬於機密,尚未開放查詢,但內外一視同仁,臺灣學者不能查,大陸和其他國家、地區學者也不能查。

  大陸各級圖書館都對臺灣人士開放。吳密察作為一名歷史學者也曾多次赴大陸交流,對此心知肚明,卻揣著明白裝糊塗,給大陸扣上“你不給我看”的罪名,進而大開倒車,專門針對大陸和港澳人士制定歧視性規則,背後顯然是濃濃的意識形態,“平等互惠”云云,純屬藉口。

  臺灣“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員朱浤源表示,臺“國史館”限制陸港澳學者,就是“政治理由而非行政理由”。“國史館”過去也都依照全球學術機構慣例,資料對全球開放,但現在似乎借行政理由刻意限制大陸和港澳學者,這是“國史館在搞政治”。

  學者聯署反對

  臺灣“國史館”是臺當局最高史政機關,收藏有大量民國初年、抗戰時期國民政府檔案。其中的鎮館之寶“大溪檔案”收錄了蔣介石親批文件、對外電文、書信等重要史料,1995年由“國史館”接管,是兩岸研究中國現代史學者的重要學術資源。

  過去30年,兩岸在學術交流和資源共用方面合作良好,臺灣“國史館”本是這方面的表率,豈料一夜間竟變成了“開倒車”的典型。浙江大學蔣介石與近現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陳紅民説,“我們以前還總是拿呂芳上(‘國史館’前館長)時代的‘國史館’作為典範,批評‘調查局’‘國防部史政編譯室’不夠開放,希望它們向‘國史館’學習,結果沒想到‘國史館’倒退得這麼厲害。”

  在陳紅民看來,臺灣“國史館”此舉完全是政治原因,“它裏面的檔案資料這麼多年該看的都看過了,根本不涉及保密性質。”所以,對於比較資深的兩岸學者,“國史館”的新規影響不會特別大,“但對於年輕學者,尤其是亟須查閱相關資料完成研究的學者來説,那可能就是個很大的問題了。”

  “國史館”荒謬新規也引發島內政界和學界齊聲批判。中國國民黨主席洪秀柱説,“本來史料就是公器,開放才是正途”,民進黨要求國民黨公開黨史,卻歧視部分地區,不準人家看,心態可議。

  臺灣“國家圖書館”館長曾淑賢就此表示,目前“國圖”文獻包含過去從大陸帶來的善本資料以及從世界各國蒐集到的出版品等檔案資料,全都對外開放,不會因為國籍或是身份而予以限制。臺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中心所長袁易也表示,聽到這個消息很驚訝,政大國關中心的資料都屬於公開,不會對任何人士限制。

  8月2日,臺灣學術界針對“國史館”發起“捍衛學術自由反對閱覽新制”的全球學者聯署活動,現已得到美國、英國、日本等各地學者、各界人士的支援。

  綠營用心很“獨”

  吳密察曾任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臺灣歷史博物館館長,2001年在陳水扁當局當過“文建會”副主委,2010年退休後,參與“獨”派大佬辜寬敏創辦的“新臺灣國策智庫”,個人“獨”派色彩濃烈,在臺灣教科書編寫、反“課綱微調”“太陽花”學運中,多次發表“反中”言論。

  但“國史館”開倒車不應理解為吳密察的個人行為,而應視作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的系列動作之一。誠如朱浤源所説,蔡英文上臺後,臺當局各“部會”機關“獨”的意識越來越濃,步調越來越整齊。他擔心,以前“國史館”會邀大陸學者演講,未來一定不可能再邀,兩岸學術交流會減少。

  臺灣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研究所教授薛理桂日前投書檯灣《中國時報》表示,“國史館”抱殘守缺的做法,只會對臺灣帶來負面形象,不讓大陸學者接觸史料,吃虧的會是誰?真理愈辯愈明,真相愈揭露愈透明。以前民進黨還嘲諷藍色執政時代有檔案沒開放,今日綠色執政更應該有開闊的胸襟,讓檔案完全開放給民眾應用。

  有臺灣學者指出,在大陸大力支援1949年以前民國史研究之際,臺灣“國史館”卻要收緊學術開放性,增加臺灣學者研究困難度,讓對岸無法獲得歷史真相,這是“放棄歷史話語權的競爭”。

  但民進黨當局哪會在乎這個“歷史話語權”呢?他們只想讓與“中華民國”有關的一切歷史印記都消散無蹤。若島內學者每次查檔案都得申請等待,久而久之,臺灣的民國史研究自然會降溫和衰落。如此,綠營就更有機會重新解釋歷史,推行“臺獨”史觀了。小小一個借閱新規,用心之“獨”卻絕不可小視。(記者 王平)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