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媒:蔡當局應積極協商兩岸政治基礎

2016年08月03日 09:1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3日發表評論説,由於兩岸關係良窳攸關臺灣的生存發展,再加上雙方人民往來熱絡、經貿關係密切,這些都需要雙方透過協商來解決問題,因此,希望臺當局能儘速重啟兩岸溝通管道,以維繫兩岸和平穩定現狀以及保障兩岸人民的福祉。

  文章摘編如下:

  據報載,大陸對臺權威人士直言,在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的情況下,兩岸雙方不可能有溝通管道。而根據海協會長陳德銘表示,海協會傳真機開著,遇緊急情況都會處理。由這二則訊息可以知道,兩岸重要的溝通管道已經中斷。

  眾所皆知,自從民進黨520執政後,兩岸重要溝通管道已經中斷,這些都是不爭的事實,包括:第一,兩岸海協、海基兩會的協商與聯繫機制已經中斷,導致兩岸貨品貿易、兩岸環保協議、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的溝通協商中斷,也使得兩會聯繫、交流等工作事項也隨之停止。

  第二,國臺辦與陸委會建立的“兩岸事務首長會議”(國臺辦主任與陸委會主委會面),過去曾經正式舉行過四次會議,目前也已經中斷,而“兩岸熱線”目前也在停擺狀態中,根據臺當局“行政院”陸委會的説法,大陸對於臺灣傳送的訊息是“已讀不回”。

  第三,兩岸領導人會面溝通在現階段根本不可能實現,兩岸曾于2015年11月7日在新加坡進行“習馬會”,為兩岸和平發展現狀進行最高層級的溝通,如今這個溝通管道在民進黨執政下也不可能再舉行。

  兩岸以上三個層級的溝通中斷後,兩岸沒有管道可以解決雙方交流所衍生的各項問題,包括:大陸觀光客、大陸學生來臺人數逐漸減少、兩岸經貿往來逐漸衰退等,這使得兩岸和平穩定現狀受到嚴重侵蝕的現況。

  目前兩岸溝通管道之所以中斷,其主要因素就是民進黨主張的“臺獨黨綱”以及從不承認“九二共識”,導致中國大陸認為兩岸在沒有政治互信基礎的情況下,不願意與民進黨當局進行協商,而許多攸關臺灣人民權益、福祉之事,也無法透過雙方的溝通來解決。

  過去兩岸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海基、海協兩會的制度化協商,過去曾舉行過11次會談,簽署23項協議,也建立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這是現階段解決雙方交流問題的最適模式與最佳平臺,是高度政治智慧的展現。

  “九二共識”最大的功能是讓兩岸擱置目前的政治爭議,務實協商,解決交流所衍生的各項問題,讓兩岸交流制度化、常態化,可規範化,如果民進黨不承認“九二共識”,請拿出具體的協商方案,與大陸建立政治互信基礎。

  蔡英文在就職演説時提到:“20多年來雙交流、協商所累積形成的現狀與成果,兩岸都應該共同珍惜與維護,並在這個既有的事實與政治基礎上,持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這個“既有的事實”與“政治基礎”為何?請蔡英文向中國大陸説清楚、講明白!

  如果民進黨承認“既有的事實”與“政治基礎”,或是後來所説“九二會談歷史事實”,就是應該承認1992年兩岸海協、海基函電往來,所達成的“九二共識”的精神。

  總而言之,在可見的未來,大陸堅持並維護“九二共識”的力道將愈來愈大,也使得兩岸溝通管道難以恢復,如果持續下去,蔡英文承諾“保證維持兩岸現狀”的支票恐怕要跳票,誠摯建議民進黨當局要積極與大陸協商未來雙方互動的政治基礎,儘速重啟溝通管道,讓兩岸和平穩定現狀得以維繫下去。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