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厘清火燒車真相 止兩岸民粹對撞

2016年08月03日 08:4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國時報》3日社論指出,蔡英文在520就職演説中高亢地説,人民期待新當局解決問題,但掌舵兩個月來,人民卻發現新當局不但未解決問題,反而製造更多問題,難怪最近兩份民調蔡英文施政滿意度均急速下墜。

  文章摘編如下:

  新當局製造的諸多問題中,大陸遼寧旅遊團火燒車26死事件,可能是其中最離譜的一件,臺當局受政治態度綁架、檢警公權力表現失能,非常可能惡化原已失睦的兩岸關係。沒錯,事故發生第一時間,蔡英文宣示“沒有安全就沒有觀光”,“行政院長”林全指示“觀光業總體檢”,這些話很高調,也很空洞,對弭平火燒車罹難者家屬的傷痛毫無作用;檢警火場鑒識毫無章法,至今真相不明,事故陰影面不斷擴大。原本兩岸官方關係在民進黨執政後漸行漸遠,火燒車事件的政治猜忌迅速延燒,對照蔡英文在公祭時致贈殉難臺籍導遊“典範長昭”輓聯,卻吝于對罹難陸客給予最起碼的同悲,在大陸媒體引發了強烈的風暴,難免對嚴峻的兩岸關係雪上加霜。

  重建真相確實難度極高,車上乘員全數喪生,沒有目擊者,無從指證,蛛絲馬跡杳然;烈焰造成全車重度碳化,車上沒有行車紀錄器,公司也無遠端監控雲端資料,全無“科學辦案”著力點,只能寄望鑒識出現端倪。問題出現了,誰來鑒識才是權威,才能獲致信服?

  大陸家屬要求“陸方參與鑒識”卻被林全行政團隊拒絕,因而失去了重建真相的“制高點”。臺灣是個開放的社會,萬事公開透明,無需被所謂的“司法主權觀”綁架,不但該邀陸方,還可以邀國際權威第三方參與鑒識,以類似仲裁庭的設計,重建可為各方接受的公信調查過程。可惜林全不此之圖,造成如今漫天疑雲與兩岸猜忌。

  但在罹難家屬離臺後,突然持續爆出重大案情,傳出遊覽車司機極度酒醉駕車、車上發現汽油瓶、司機因性侵案遭判決有罪,需入監服刑並承擔民事賠償等駭人情節,檢警一連串以“不排除……”語法重建火燒車拼圖過程,更讓事件更顯得懸疑,挑戰鑒識報告的可信度。

  於今之際,火燒車事件的鑒識要回到科學辦案,鑒定報告必須公佈,以接受各方質疑;只有走過“質疑説明辯論”的過程,才能重建為大家接受的“真相”;也才能拾回臺灣司法檢警的客觀性及辦案能力。由於臺當局在意外事件發生第一時間點應對不恰當,未能取得罹難家屬信服的戰略“制高點”,讓往生者家屬哭喊著“要真相”踏上返途。

  陸客火燒車事件錯在臺灣,臺灣有責任盡一切努力調查真相,並邀請大陸專業人士來臺,依據科學鑒識結果共同還原事件過程,厘清真相,方能讓大陸釋疑,防止兩岸民粹對撞。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