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張亞中:指島為礁 美國的蠻橫與墮落

2016年07月19日 08:5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香港中評社7月19日發表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亞中的評論説,大家聽過“指鹿為馬”的成語吧!西元前208年,秦國宰相趙高指著朝廷裏的一匹鹿,對著秦二世説,這是一匹馬。眾臣之中,立即有人附合説:“這的確是一隻千里馬”。21世紀的今天,我們又多了一個“指島為礁”的成語。明明太平島怎麼看都是一個島,當美國老大哥指著説它是“礁”時,幾個學富五車、經驗豐富的國際法專家,裝模作樣的研究了3年多,然後也洋洋灑灑地寫了一個判決書,也跟著説:“這的確是一個礁”。看來,已經過了2300多年,睜著眼睛説瞎話的人一個也沒有少。

  冷戰結束以後,蘇聯瓦解,美國成為全球的超強,但是很可惜的,美國在享受其全球霸權的同時,卻沒有思考如何善盡一個領導應有的責任。2001年的911恐怖攻擊事件,讓美國認識到什麼的“諸行無常”,但是正處在強權頂峰的美國,又由於美國牛仔式的文化裏本來就缺少反省、謙虛與包容,美國讓自己變成了金庸小説中的“任我行”。21世紀初美國在全球的行為已是“諸法皆我”,一切對外行為以美國的利益為考量、以美國的價值為依歸。美國對誰不滿意就出兵,自己錢不夠就印鈔票,而全然不在乎對世界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中東伊斯蘭世界是美國“任我行”的最大的受害者。美國首先以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武器為由攻打伊拉克,事後證明這只是一場“莫須有”的出師無名戰爭。接著,美國操縱的一連串“阿拉伯之春”並沒有為阿拉伯帶來真正的春天,反而是讓伊斯蘭世界戰爭頻仍,難民哀號。美國在這裡運用所有的“巧實力”來貫徹其價值理念,但是其結果卻是今日恐怖主義“伊斯蘭國”的存在,以及上千萬無家可歸的難民。

  2010年美國將重點放回了亞洲,美其名為“亞太再平衡”,其目的就是容不下中國大陸的崛起,不容美國在東亞的霸權地位受到挑戰。美國所用的兩手策略是,一方面積極與中國大陸交往,除了經濟利益外,也希望透過各種方式,將美國的價值植入,期望未來也能在中國大陸內部發生“某某之春”;另一個做法就是拉攏周邊國家,以圍堵方式激怒中國大陸,讓東亞國家感受到所謂的“中國威脅”。

  日本毫無疑問地站在美國同盟的第一線,去年修改了新安保法,目標當然是中國大陸。韓國已經決定部署薩德(THAAD)終端高空防禦飛彈系統,表面的理由是對付朝鮮,但是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首爾離朝鮮邊界只有60公里,飛彈兩分鐘就到了,用的到這種“高高空”的防禦系統?菲律賓也在美國的驅使下,向海牙仲裁法庭單方面要求南海仲裁,目的也在向世人凸顯大陸在南海的軍事威脅。我們會問,美國到底想要什麼?希望激怒中國大陸,不惜東亞烽火滿天嗎?

  美國似乎愈來愈不知節制了,它對於權力與利益的貪婪已經讓其失去了應有的理念與判斷。特朗普會成為美國共和黨的總統提名人,似乎已在提醒美國自己也已經出現了問題。“指島為礁”的作法並不會為美國帶來利益與尊重,正如同“指鹿為馬”也是不過是趙高或秦國“盛極而衰”的徵兆而已。

  作為目前的全球超強。美國在對外的行為時,應該多先問問自己,“我的心念到底是什麼?我真的希望和平嗎?”“指島為礁”已不再只是笑話而是事實,臺灣能不警惕?還要跟著始作俑者起舞嗎?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