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灣面臨限電風險 雙重衝擊政治經濟

2016年06月24日 08:3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國時報》24日社論指出,臺灣5月底瀕臨限電危機,“行政院”有意重啟核一廠1號機供電,在民進黨“立委”與反核團體強烈反對下已宣告擱置。依照氣象專家的説法,今年酷暑高溫難免,限電風險很高。臺新當局顯然仍未想清楚一旦限電成真,可能帶來的嚴重政治與經濟後果。

  新當局上臺不到兩周,碰上提早報到的高溫天氣,電力備轉容量直線下降,5月31日甚至低到只有1.64%,幾乎就要宣告限電。近日氣溫飆高,備轉容量率又降到3~5%,幸而有機組完成歲修才免於限電。但以目前的態勢而言,無論如何臺灣已步入限電風險,殆無疑義。“行政院長”林全很誠實,他説,“今年、明年是最辛苦的兩年”。

  核一廠1號機如能加入發電,估計可增加1.5~1.7%的備轉容量,坦白説,也未必能完全消除風險,但至少降低限電機率,而民進黨“立委”與許多反核團體仍強力反對,顯然對限電帶來的後果無知。

  外界原本就對民進黨的能源政策有疑慮,但蔡英文都信誓旦旦保證不缺電,“經濟部長”李世光上任後與工商界座談,也拍胸保證2年不缺電。言猶在耳,臺灣馬上跌入限電危機中,一旦限電成真,新當局的承諾與社會信任度幾乎就要崩盤。民眾會聯想,一而再再而三的不缺電保證與承諾,短短幾個月就跳票,那新當局還有哪些承諾與保證註定要跳票?新當局一旦失去社會信任,其政治後果可能是未來施政寸步難行。

  經濟方面的影響則更嚴重且深遠。如果限電發生,不論製造業或商業的生産、營業必受影響,短期而言,當然是折損了産出與經濟産值。不過,這還只是小問題,真正嚴重又屬“隱性”的影響是對民間投資的打擊。

  企業投資必然考量與評估投資環境,電力供應充裕、穩定與否則是其中最重要的項目。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就説過:“臺積電一分鐘都不能缺電”。豈止臺積電不能缺電,不論是傳統産業或是科技産業,大部分製造業生産的製程是無法承受“隨機暫停”,若突然限電、停電,前面製程的半成品就要全毀,廠商蒙受損失,訂單與出貨時程也將延誤。

  張忠謀去年底就曾公開表示對臺灣未來電力供應的憂心,日前林全則透露包括臺積電、谷歌等大企業,都準備要自蓋電廠;縱然企業表面上説對新當局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信心,但某個角度而言,自蓋電廠其實就是對民進黨的能源政策投下不信任票,否則何需大費周章、花大筆錢蓋電廠?臺積電與谷歌這種實力雄厚的大型企業,有財力與能力自蓋電廠,但其他多數企業絕無此能力,碰上缺電風險就只能暫停投資再觀望。

  在全球景氣低迷、臺灣又有經貿邊緣化之虞、兩岸關係也生變時,民間投資意願原本就低,再加上一個缺電風險,民間投資要好也難,更甭提吸引外資來臺投資了。投資減少,當期經濟成長表現差事小,新當局期盼的創造就業、拉抬員工薪資,都將成鏡花水月一場空,這將真正重創臺灣經濟的未來。

  對那些堅持廢核、強烈反對重啟核一廠1號機的政客及民間團體而言,也同樣忽視了限電對他們的理念帶來的風險。在電力供應充裕時,表面上看到有超過半數民眾支援非核家園,但如限電讓民眾生活不便,甚至影響經濟與就業時,非核家園的支援度必然衰退。這點“政務委員”張景森説得最直白:“若這兩年一旦限電,民間反核的力量就會崩潰。”

  至於民間監督電力供應,臺當局應慎思。外界指臺電“藏電”,坦白説,可能性不高;但為釋疑,臺當局可讓資訊更公開、讓專業有公信力者去監督,但請千萬別再來那套“民間監督”的民粹。更何況列入民間監督小組名單中者,既有明確的特定立場、又乏專業,如此做只會搞垮臺電士氣,電力問題更難解。

  文章最後説,要避免發生限電,降低政治與經濟衝擊,防止民間非核家園支援度崩盤,我們建議應先讓核一廠1號機重新發電,紓解眼前困境;臺當局也應儘快強化電力調度能力、加快興建中的電廠與再生能源的推動。各核電廠的除役時間不必先變動,但要視整體電力供需情況而調整。這種作法對執政黨、臺灣社會與經濟而言,應是風險最小、最務實的作法。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