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媒:兩岸關係定位 不能打擦邊球

2016年06月23日 09:3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國時報》23日社論指出,柬埔寨的臺灣詐欺案嫌犯遣返事件顯示,“冷對抗”造成兩岸一些糾紛事件無法在第一時間協商解決,主管機關卻束手無策,只能空談“持續溝通”,問題癥結還是在兩岸關係的定位問題不能解決。蔡英文的就職演講雖然宣示將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但對兩岸關係定位仍然採取了回避態度。大陸給了“未完成答卷”的回應,要求蔡英文做出明確的回覆。

  大陸的態度意味著,蔡英文想回避問題是不可能的,只要問題一天不解決,兩岸僵局就一天不會結束。而問題的嚴重在於,大陸不會無限期等待蔡英文作答,時間拖得越久,兩岸累積的對峙能量就越大,直到最終失控爆發,由“冷對抗”轉化成“正面對抗”,重回兩岸劍拔弩張的緊張局面。蔡英文不宜幻想以拖待變,時間不站在民進黨當局這邊。

  既然總歸要面對這一問題,蔡英文不如儘早做出決斷,對兩岸關係定位做出明確表達。即便蔡英文不願接受“一中原則”或“九二共識”,也必須承認兩岸關係非國與國關係,兩岸互動是在一國框架之下,任何可能將兩岸關係引至“國與國”關係,或否定兩岸一國的説法和作法,只會把兩岸關係迅速帶至緊張對立的局面。

  臺灣海基會董事長的人選已經拖了一月有餘,近日各方角力此起彼伏,徒增臺灣內耗,對改善兩岸關係毫無助益。久拖不決的根本原因,在蔡英文兩岸政策的猶豫遲疑,既無法下定決心重回兩岸和平互動的正軌,也不能斷然決心回到陳水扁兩岸對抗的道路。

  在此之前,蔡英文一系列的人事安排,顯示了她在兩岸政策上的保守傾向,新當局上臺之後在教育文化領域修正馬英九當局的動作,也讓人不禁産生“去中國化”的疑慮。顯然,蔡英文如果想取信于大陸,開始營造累積民共互信,之前的所作所為都有修正的必要,海基會董事長的人選則是修補民共關係的最後一次機會。選擇一個可以被大陸接受,而又能得到蔡英文充分授權的重量級人物出任這一要職,無疑會為蔡英文開創出一片新的兩岸空間。其中最重要的前提,是要得到蔡英文的明確授權,授權對“一中架構”謀求新共識。若無授權,縱使是藍營背景的人士出任恐怕也無濟於事。

  蔡英文久拖不決事實上也大大限縮了自己的戰略空間,過去馬當局時期可以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對兩岸關係定位採取“創造性模糊”的態度,其根本原因在於國共兩黨的互信基礎。隨著兩岸互動的日趨緊密,越來越多敏感的政治議題已浮上臺面,與此同時,民共又缺乏互信基礎,而蔡英文對兩岸關係定位又採取回避態度,引起大陸的警覺和疑慮,因而要求其做出明確答覆,其結果就是創造性模糊無以為繼,各説各話必須轉成言行一致,這就是蔡英文面臨的兩岸新形勢。從這個角度看,蔡英文不必幻想可以打擦邊球,對一中原則唬弄帶過,玩弄文字遊戲只會進一步增加大陸方面的不耐。

  事實上,人民也不會繼續忍受這種模糊處理。誠實的政治人物就應該講人民聽得懂的話,並明確告訴人民,兩岸關係的真實定位是什麼,兩岸互動的障礙在哪,既然宣示要以及“中華民國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就應該按照“憲法”和相關“法律”的要求將兩岸關係定位為大陸地區和臺灣地區的關係,不是國與國的關係,才能展現遵守宣示的誠意。

  只有在關鍵問題上邁出實質一步,兩岸官方互動才會重現,緊張對立就不再延續,兩岸關係也才會撥雲見日,重回大交流大發展的和平互動軌道,這才是臺灣人民之福。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