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灣面對三危之局 解鈴還需繫鈴人

2016年06月22日 08:4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國時報》22日社論指出,今日的臺灣,除了一些蒙眼裝瞎、遮耳扮聾的政客外,有識之士無不清楚看見,曾是“亞洲小龍”、曾創造“經濟奇跡”、曾被譽為“民主燈塔”的臺灣,正面對在世界舞臺邊緣化、兩岸關係對立化、社會內部撕裂化三危之局,如果繼續無所作為,臺灣將一步一步走向滿盤皆輸。

  文章摘編如下:

  臺灣面對的最關鍵危局在兩岸,三個危局中最可解者也是在兩岸。其實早就有一位前臺當局領導人,在就職演説中提出過兩岸危局的解方,這篇就職演説堪稱臺灣20年來最有高度與氣度的演説。在這篇就職演説中,他指出,海峽兩岸因為歷史因素隔海分治,乃是事實;但是海峽雙方都以追求國家統一為目標,也是事實。兩岸唯有面對這些事實,以最大的誠意與耐心,進行對談溝通,化異求同,才能真正解決國家統一的問題,謀求中華民族的共同福祉。

  他説,海峽兩岸都應該正視處理結束敵對狀態這項重大問題,以便為追求國家統一的歷史大業,做出關鍵性的貢獻。他説,我們深信,和平寬容是化解對立仇恨的唯一手段。這位前臺當局領導人的就職演説,使用了許多今日看來仍然是打開兩岸死結、為臺灣衝出生路的關鍵字:和平寬容、國家統一、中國人及結束敵對、化解仇恨等。

  這位前臺當局領導人的名字叫李登輝,這是他在1996年就職時發表的演説《經營大臺灣,建立新中原》,連演説的標題都可謂“豪情萬丈、氣魄非凡”。然而曾幾何時,“國家統一”變成了不可説的“禁忌”。

  20年前李登輝這篇演説若今日重現,註定是政治不正確,而且會第一個跳出來痛批這篇演説是“賣臺”言論、會丟出第一個石頭的,應該就是號稱“臺獨”教父的李登輝。但讓我們放下所謂“政治正確”局限,回到臺灣面對的三危局現實,好好想想,今日看來如此“政治不正確”的這篇就職演説,真的那麼不正確嗎?難道這篇演説裏句句鏗鏘的主張,不是臺灣今日在世界邊緣化、在兩岸對立化、在臺灣撕裂化,解救三疾齊發的一帖對症處方嗎?

  如果是,那麼為什麼我們要被“政治正確”綁架,為什麼不能以“中國人幫中國人”一家親的高度,讓兩岸人民可以立足於友好善意,追求兩岸同利共榮的光明未來?如果大家認為這些方向沒錯,那麼,接下來,臺灣該做的事就非常清楚而明白了。

  兩岸政治雖然長期隔絕,兩岸民眾的文化、社會、經濟連結卻未真正斷絕,臺灣人與大陸人從來沒有冤仇,眼前社會充斥的“反中”與“仇中”情緒都是政治操控的結果。尤其年輕人不曾走過兩岸烽火那段歷史,不知道仇恨是一種“相互醜化”的歷史遺留,今天很多的情緒是國共內戰遺留下來的。

  握有政權的蔡英文與民進黨更要知道,仇恨是一種“互相蒙蔽”的歷史毒藥,今天臺灣煽起的“仇中”,都是讓明日大陸醞釀仇臺的種子,那將把臺灣推向不可逆的深淵。

  中國人,好久不見的三個字,唯有開創“中國人幫中國人”新局,臺灣才能走出困局。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