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大陸學者:時代力量能否真正超越藍綠之外?

2016年03月24日 07:5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台灣網3月24日南寧訊 (記者 李傑)全國臺灣研究會22日在南寧舉辦了第八屆兩岸青年學者論壇,論壇討論中,很多大陸學者對島內新興政黨“時代力量”未來發展道路及對兩岸關係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大陸學者認為,時代力量難以擺脫民進黨的影響,成為島內超越藍綠的政治力量,但時代力量會給民進黨的兩岸路線轉型造成一定牽制。

  在1月份結束的臺灣“大選”中,成立還未到一年時間的新興政黨“時代力量”在“立法委員”選舉獲得5個席次,成為臺灣第三大黨,引發外界廣泛關注。許多人都表達了期待時代力量跳脫于藍綠之外、走出一條不同於民進黨道路的願望。

  浙江大學臺灣研究所副教授孔小惠認為,時代力量會成為島內超越藍綠對峙的力量可能性並不大。主要原因在於,時代力量和民進黨淵源太深。這體現為以下兩點:

  一是在基本政治社會主張上,“左傾”、“反國民黨”、“臺獨”等主題構成時代力量的基本政治社會主張,而這些也正是民進黨的主張。在“統獨”問題、藍綠對立、國際連結等課題上,時代力量沒有超越性、前瞻性的見解。

  二是在其發展壯大過程中,時代力量得到了民進黨非常多的幫助和支援。時代力量許多成員能夠成為學運和社運明星,離不開民進黨的支援。同樣,選舉期間時代力量候選人也明確表達了對蔡英文的支援。在這種情況下,時代力量很難去發揮充當監督民進黨的第三勢力的作用。

  福建社會科學院現代臺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劉淩斌指出,時代力量憑藉年輕世代的支援與民進黨的奧援(禮讓部分“立委”席次,幫忙輔選),最終在選舉中異軍突起,一躍成為島內政壇第三大黨。但未來“時代力量”與民進黨的關係相當微妙。

  一方面,由於雙方的聯盟基礎很紮實,“時代力量”整體上還是會“侍從”民進黨,總體上配合民進黨的施政,扮演民進黨的側翼,共同應對泛藍陣營的制衡與挑戰。另一方面,在意識形態和“統獨”光譜上,執政的民進黨必然向中間靠攏,“時代力量”會取代遭到泡沫化的臺聯黨,填補臺聯黨留下的“激進臺獨”空間。

  劉淩斌認為,“時代力量”雖然標榜追求公平正義,呈現出年輕化、激進化、網路化等鮮明特徵,但其“反中”、“抗中”與“臺獨”色彩濃厚,“臺獨基本教義派”無疑是其重要的社會基礎。“時代力量”成為島內第三大黨,代表深綠“獨派”勢力的影響力有所上升,也表明島內極“獨”勢力完成世代交替,新生代“臺獨”政客在島內政壇嶄露頭角。未來,“時代力量”在兩岸政策方面未必會完全配合民進黨的調整步伐,反而可能積極扮演與過去臺聯黨一樣的角色,為兩岸關係“踩剎車”,將成為牽制民進黨的兩岸路線轉型的重要制約因素。

  海南臺灣研究會研究部副主任鄔恒利認為,因為理念以及利益上的共識與矛盾,民進黨與時代力量在實際政治實踐中也既有合作也有衝突。未來,民進黨與時代力量這種既合作又衝突的關係仍將繼續,但是合作應是主流。

  鄔恒利指出,臺灣島記憶體在激進政黨生存的土壤,因此使得時代力量具有生存的空間。但在政治理念和政策上與民進黨基本一致,也就容易被民進黨掩蓋。

  鄔恒利認為,時代力量與民進黨有著很多共同的主張和利益,存在很大的合作空間,但是時代力量作為一個獨立的政黨,勢必要在選民面前表現出自己的獨立性。因此可以預見,未來時代力量與民進黨的仍將是既合作又競爭的關係,可能會對民進黨的政策調整産生一定的制約作用,雖然這也可能是一齣雙簧戲,即由時代力量充當民進黨的馬前卒,民進黨通過讓時代力量提出比較激進的主張,從而顯示自己的主張比較溫和理性,博取選民和大陸的理解與支援,最後讓民進黨的政策順利過關。這也可能成為未來民進黨與時代力量進行合作的一種常見方式。(完)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