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國民黨需要能“治病”的主席

2016年03月23日 07:42: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國民黨主席補選結果本週末即將揭曉。前“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國民黨代理主席黃敏惠等4人邁過黨員聯署門檻,成為候選人。國民黨正處於最迷茫的時刻,黨內深藍和本土派分歧加劇,路線之爭浮出水面。這屆黨主席任期雖只有1年5個月,但由誰來做,卻關係到國民黨將往何處去,未來能否再起。

  雖然有4位候選人,但兩位男候選人在實力和名望上都有較大劣勢,這場選舉看似仍是“兩個女人的戰爭”。洪秀柱作為“大選”參選人被換下的經歷,此時反而成為她參選黨主席的利好。“換柱”之前,洪秀柱已充分展現自己,她對國民黨困窘現狀的深入剖析,加上鮮明潑辣的性格和極具感染力的語言,都令人印象深刻。她主張國民黨應該重拾創黨精神,拒絕對綠營和民粹拿香跟拜,勇敢地將兩岸路線往前推進,深得深藍支援者之心。

  4位候選人中,洪秀柱人氣最高,以目前國民黨黨員結構來看,挺柱的黃復興系統就佔了八九萬人。而“換柱”更令許多黨員覺得,“國民黨欠洪秀柱一個公道”。不過,洪的劣勢在於得不到國民黨高層支援,這也是她此前會被強行撤換的原因。國民黨內的“本土派”認為洪的主張過於激進,會把國民黨推向民意的背面,因而“防洪”動作頻頻。

  而黃敏惠正是本土派最終協調出的“防洪”代表。黃敏惠此前出鏡率雖然不高,但從2008年起就擔任國民黨副主席,現在又擔任代理主席,還有嘉義市長任上的歷練,實力不容小覷。黃敏惠主張國民黨應走“中道、包容”的路線,某種意義上,正是洪秀柱最為反對的妥協路線。黃敏惠的優劣勢和洪秀柱正好相反,黃得到本土派大佬們或明或暗的支援,但她未能展現出領袖群倫的個人魅力,也未能對“國民黨如何重拾核心競爭力”這一重要問題給出解答,論述能力遠遜洪秀柱。

  對這場選舉來説,無論結局如何,爭權奪利最要不得。國民黨已走到生死存亡之際,選黨主席的唯一目的應該是救亡圖存。沉疴需用猛藥,國民黨必須選出一個有足夠魄力、能力和胸懷的黨主席,給多年病根下一劑對症之藥。(閔喆)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