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兩岸青年學者共聚南寧 探討兩岸關係變局與變革

2016年03月22日 23:1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全國臺灣研究會在廣西南寧舉辦第八屆兩岸青年學者論壇。(台灣網 李傑 攝)

  台灣網3月22日南寧訊 (記者 李傑)第八屆兩岸青年學者論壇今日在廣西南寧召開,論壇由全國臺灣研究會舉辦,主題為“兩岸關係:變局與變革”。來自海峽兩岸高校和涉臺研究機構的40余名青年學者精英薈萃一堂,就臺灣政治生態的新特點、兩岸關係變局的新情況與新趨勢以及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路徑選擇等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與會青年學者一致認為,民進黨有史以來將第一次實現全面執政,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不確定、不穩定性大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面臨挑戰。今後,雙方如何妥善處理交往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危機,將是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重要課題之一。

  河南師範大學博士後王鶴亭指出,雖然蔡英文意圖以“現行憲政體制論”來銜接各方立場,但其基本立場並未改變,與大陸所堅持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政治基礎“九二共識”存在較大的落差。而大陸所擁有的彈性空間或者説可退讓餘地已經非常有限,民進黨如果不改變,民共之間將無法建立最基本的良性互動基礎。

  臺灣財團法人“國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張孟涌發言説,對於兩岸關係及“九二共識”,若蔡英文采取堅不讓步的強硬態度,中國大陸方面會縮短“觀察期”,在蔡英文上任後採取反制措施。“以拖待變”的“裝睡”策略,恐怕仍是蔡英文選擇的策略;但躲得了一時、躲不了一世,民進黨恐無法“裝睡”太久。

  與會學者也對未來兩岸民意的落差,尤其是兩岸青年民意的漸行漸遠表示擔憂。

  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研究室研究處副處長魯洪柯指出,民進黨建構了以“臺灣主體意識”為核心的“臺獨”話語體系,使得島內“臺灣主體意識”進一步膨脹蔓延。島內“恐中懼統”的民意上升,出現不想“被統一”集體焦慮和集體反彈。

  浙江大學臺灣研究所副教授孔小惠指出,島內成立還未到一年時間的新興政黨“時代力量”,未來成為“獨”派的青年軍還是第三勢力,尚待觀察。但時代力量在島內年輕人中擁有超高人氣,其“臺獨”、“反中”的思想將影響島內青年。

  與會青年學者一致認為,不管兩岸關係面臨怎樣的變局和挑戰,兩岸青年的交流一定要繼續堅持和推動。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法律所所長季燁表示,青年在參與兩岸事務時應更具尊重意識,設身處地地思考對方身處的社會環境和教育背景,持之以恒地紮實推進兩岸青年交流。

  來自臺灣的中國文化大學博士生林奕辰則建議,兩岸今後在舉辦青年交流活動時,應該儘量減少一些流於表面的形式,應該更加深入到文化層面與民間社會,比如在兩岸校際短期交流中,可以安排“寄養家庭”一類的生活體驗,拉近兩岸青年學子之間的情感。

  中華兩岸交流促進會理事長羅海蕓作為兩岸青年交流第一線的工作者,結合工作及調研實際,指出大陸在對臺交流工作上,已經由過去重視“成績”變為重視“成效”。她表示,未來期待開展更多的青年交流,讓臺灣青年參與到大陸社會當中,比如讓參與者實際參與交流項目的內容、環節設計,讓他們感覺自己不是局外人,而是大陸社會的一分子,這樣可以更好拉近兩岸青年的心靈距離。(完)

全國臺灣研究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周志懷在會上致辭。(台灣網 李傑 攝)

[責任編輯:于斯文]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