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國民黨莫退縮 連結大陸是正道

2016年03月15日 10:2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國民黨主席補選電視政見發表會12日在中視轉播,4位候選人洪秀柱、黃敏惠、李新、陳學聖分別就位,並握手致意。臺灣《中國時報》近日發表評論説,老實講,國民黨主席選舉政見發表會令人失望,幾位候選人依然纏繞著國民黨執政失敗的枝節因素叨絮不休,卻忽略了造成崩盤式敗選的核心因素——明明國民黨社會生命力在“中國元素”、在連結大陸的兩岸關係,但多年來馬當局在兩岸議題上卻“逢反中必退”,終於釀成敗選、甚至兩岸關係很可能墜入“冷內戰”、陷臺灣與東亞和平于不確定風險中的苦果,國民黨不該徹底檢討嗎?

  幾乎可以確定,除非民進黨廢除“臺獨黨綱”,未來臺灣新當局和大陸間的互動不可能順暢,兩岸也很難維持現狀,這是國民黨敗選真正對不起臺灣的地方。面對未來,臺灣還是需要國民黨來維繫兩岸關係,避免和平的火種熄滅。國民黨應如何捍衛“中國元素”,勇於“連結中國”,這難道不是國民黨主席選舉真正該檢討的核心問題嗎?

  先不談馬當局執政“逢反中必退”,從2014年“九合一”選舉敗選後,國民黨就對兩岸議題喪失信心,面對綠營一波波綿密攻勢,國民黨中央竟然表現出畏戰、避戰的心態。讓人感覺國民黨一碰到選舉,就刻意和大陸“保持距離”,明顯是要躲避民進黨拋給國民黨的“親中賣臺”帽子。去年國民黨“換柱”時,接棒做該黨“總統”候選人的朱立倫,曾公開批評洪秀柱“一中同表”主張,亦是為了淡化國民黨的“中國連結”。但無論國民黨在選戰中如何淡化國共關係,開票結果證明根本徒勞無功。

  如果國民黨即將選出的新任黨主席,還是抱著這種消極思維,則我們要不客氣指出,這是大錯特錯的。因為臺灣絕對需要一股非民進黨的政治力量,來維繫既有的兩岸交流合作關係于不墜;而國民黨是最可靠的力量,該黨新任主席豈能自暴自棄,無視于應勇敢承擔的責任呢?

  大陸對民進黨全無信賴感,民間社會甚至不乏抱著仇視對立的民粹心態,蔡英文顯然不會在就職演説中承認“九二共識”,民進黨更不可能廢棄“臺獨黨綱”,東亞區域戰略在黃海、東海、南海議題上,相關國家已充斥高度對抗情緒與緊張態勢,臺海議題夾雜其中,兩岸關係難免跌宕起伏,屆時兩岸官方即便能對上話,互動態勢仍將是猜疑、磨擦、齟齬不斷,甚至出現意見對立、衝突。在這種情況下,兩岸關係的前行,將倚賴民間因素發揮作用,國民黨在野力量愈強,對不確定的兩岸關係愈能産生穩定的作用。

  國民黨應致力凝聚民間願與大陸交流合作的所有力量,並藉此加強連結大陸,使民間意願得以實現。譬如,臺灣青年雖在這次大選中較支援民進黨,但很多青年意願調查與相關大數據均顯示,還是有一定比例的年輕人有志前往大陸就業或創業。對這些人,國民黨宜積極協助,當然要先和大陸協商,為臺灣青年創造具體可行的就業、創業機會,並形成保障臺青權益機制,使有志的臺灣青年能安心前往。除了青年事項,將來兩岸民間文化、教育、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交流合作空間非常大。

  更重要的是兩岸經貿交流,國民黨應出面邀集臺灣工商團體,和大陸協商解決兩岸經貿相關問題。當民進黨當局和大陸溝通不良,國民黨就有了補位空間。儘管國民黨以在野身分,無法和大陸簽署制度性的兩岸經貿協議,但一些實務面的問題,還是可以處理。

  國民黨要形塑出更鮮明的“品牌特色”,才有條件在下次選舉爭取較多選票,為重新執政取得最好戰略位置。總之,勇於連結大陸,是國民黨從谷底翻升的張本。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