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媒:日本要蠱惑臺灣 先和中國斷交

2016年03月15日 08:3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日本首相安倍胞弟、眾議院議員岸信夫日前接受臺灣媒體訪問時表示,“九二共識”對蔡英文上臺後的兩岸關係“確實是個麻煩”,並指臺灣人如何看待自己國家認同才是關鍵。

  臺灣《旺報》15日社評説,作為一個自稱臺灣之友的日本人,這段針對“九二共識”與所謂國家認同的發言,有誤導臺灣乃至挑撥兩岸關係之嫌,並不恰當。他以日本眾議員的身分發言更屬不智,若代表的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想法,對兩岸乃至臺日、中日關係都將是災難,岸信夫本人,安倍首相及日本政府必須厘清。

  文章摘編如下:

  從意識形態傾向來看,岸信夫的發言除了明示地對“九二共識”負評價,更暗示地鼓勵建立臺灣人的“國家認同”。這明暗的曖昧,可能會讓傾綠人士感到“窩心”。然而,這樣的“窩心”,從幾個簡單的角度,即可見其“口惠而實不至”,甚至如洪秀柱所批評的,這樣的説法存有“死道友不死貧道”的不負責任。我們不妨這樣説,如果岸信夫真的關心臺灣人的“國家認同”,在乎綠營人士的內心尋求,那麼岸信夫應該先督促日本做到三件事。

  第一件事,日本應廢棄1972年9月29日和中國大陸簽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日本國政府聯合聲明》(又稱《中日建交公報》)。因為該聲明中載明日本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並聲明日本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國政府有關“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此一立場。第二件事,宣佈與“中華民國”恢復邦交。第三件事,由於大陸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日本如果做到以上二點,也將實質等於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斷交。

  但日本做得到嗎?如果日本做不到以上三點,岸信夫的鼓勵,不僅僅只是口惠,更是一種陷臺灣于更孤立危險的誤導!因為倘若兩岸關係因此動蕩,臺灣將是最直接的受害者,地動山搖的第一波海嘯,襲擊的是臺灣,不是日本。而這應也是為什麼洪秀柱要痛斥岸信夫的説法“死道友,不死貧道”的緣故。

  也許長期在對中態度上鷹派色彩強烈的岸信夫,基於自身的政治利益發出此議,因為從日本對中鷹派者的戰略觀言,如果兩岸由和平格局轉向為對抗格局,積極言,臺灣可以成為一種對中國大陸構成潛在圍堵的前哨;消極言,臺灣將成為一枚可操作的戰略棋子、可運用的牽制籌碼。但我們要成為別的國家追求其國家利益的馬前卒、可棄可換可犧牲的棋子嗎?

  這樣的挑唆與鼓動,未必出於親臺的善意,仍是另一種“政治利益”至上的策略佈局。但此一佈局不啻是把臺灣推上對抗的火線。絕大部分的風險與成本,都將由臺灣直接承受。也因此,如果臺灣方面不能謹慎辨明,稍一不慎,這種口惠型的表像善意,將成為把臺灣推向地獄的玫瑰大道。

  我們要從日本的“國家利益”給岸信夫一勸,在批評“九二共識”“是個麻煩”前,應回頭看看過去8年,“九二共識”為兩岸關係打下的和平地基,“九二共識”不僅不是麻煩,而是兩岸之所以能夠順利交流、和平互動、發展繁榮的最大保證。事實上,正因為“九二共識”此一地基確保兩岸的和平發展,讓臺海從東亞火藥庫中除名,其保障的不僅是臺灣的安全、東亞局勢的穩定,日本也是直接的受益者。

  兩岸和平得來不易,其和平紅利,日本也同沾其益。岸信夫的挑撥與誤導,可以休矣!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