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柯文哲式民主:用鞭子逼市民去投票

2016年02月25日 09:0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北市長柯文哲的社子島開發計劃,陷入了對峙僵局。臺北市政府提出三個開發方案,要當地居民在本週末進行i-voting,但社子居民對於三個選項無一中意,揚言拒投。為此,柯文哲更展示鐵腕端出第四個選項──“不開發”,威脅説如果投票率太低,社子島可能回到沒水沒電的生活,50年不會再談開發。

  臺灣《聯合報》25日社論指出,事態發展至此,便充分暴露了“柯式民主”的殘酷面貌。表面上,柯文哲市政府讓社子居民進行i-voting,顯示他對當地民意充分尊重;實際上,他明明拿不出合理可行、或讓社子居民覺得滿意的方案,卻以三個看起來沒有太多差別的開發案充數,這也使投票失去意義。更嚴重的是,在得知多數社子居民可能拒投時,他立刻變臉,並祭出“不開發”的威嚇及“斷水斷電”的懲罰;這種“翻臉如翻書”的態度,又顯示了什麼民主精神?

  以社子島的特殊地理條件,位於兩河交會的沙洲地,又是土壤液化潛勢區,談開發確實需要一些不同的眼光和智慧。前市長郝龍斌的“臺北曼哈頓”計劃,或許過於志大言大且所費不貲;相形之下,柯市府的“運河社子島”、“生態社子島”、“咱的社子島”三方案,則顯得詞藻豐富而內容平淡,不過是遷就現狀,再加點“開發”的佐料罷了。社子居民之所以不滿,正在於此。

  社子島的長期限建政策,讓當地居民對國民黨不滿,因此成了綠營鐵票區。一年多前柯文哲當選市長,囊括了當地8成的選票,這也是柯文哲想要“投桃報李”,解除社子島限建的主因。問題是,社子島客觀條件如此,就算柯文哲再聰明過人,他能從帽子裏變出兔子來嗎?再説,社子島的土地在投機客的覬覦下,已形成複雜的生態,許多居民擁有老舊房屋、卻沒有地上權;那麼,i-voting的結果將遂行誰的利益?

  撇開社子開發的難題不談,僅看柯文哲處理這次i-voting的手法,可謂處處暴露了他的霸道與專斷。第一,柯市府未能提出令居民滿意的方案,那麼不論是“三選一”或“四選一”,對居民有什麼意義?第二,在投票前夕,柯文哲不僅以投票率低的話就“50年不開發”來恐嚇居民,又擅自增加了“不開發”選項,還自稱是“鬧脾氣”;柯文哲自稱所代表的“白色力量”就是這樣尊重民意的嗎?第三,柯文哲還公開宣稱自己最喜歡的是第二案“生態社子島”,批評第一案空間較小,第三案並不可行;除了企圖對市民下指導棋,其實也是在踩自己的痛腳。第四,柯文哲稱若“不開發”選項最後勝出,將取消社子島接水、接電及修繕,這和拿鞭子逼迫居民上陣有何兩樣?

  柯文哲上任時,曾誇稱i-voting是多進步的“參與式民主”;但不過短短一年多,這項進步手段卻已玩得圖窮匕現。就社子島開發案看,i-voting不過是用來掩飾市府技窮的手段,當地居民其實並沒有太多自主意識,也沒有太多好選擇;但最後的後果,卻全部要社子居民自己吞下。吊詭的是,透過i-voting,市府把自己的責任變不見了,把自己專業不足的問題轉嫁給了民眾;而柯文哲的手卻像木偶師傅的手一樣,不斷操控著民眾的意志和行動。

  這個週末,社子居民將對社子的前景作出什麼樣的選擇,外界仍難預知;但從最近數日的對峙,可以看出他們對柯文哲的誠信與能力打了大問號。對其他臺北市民而言,則透過這個事件,看到柯文哲高唱的參與式民主,如何被他玩弄于股掌之中。事實上,對於像柯文哲這樣自命不凡且作風霸道的市長而言,處處要逞強爭勝,和他談“民主”真的是太奢侈的事。

  從柯文哲最近不斷撤換臺北市各局處首長,從他屢屢失言失行卻絕不道歉或認錯,所有過失都怪給左右手能力不足;那麼,社子島的命運恐怕也可想而知,最後責任恐怕都將被他歸咎於居民的貪婪無知。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