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蔡英文在“憲政”上的兩面手法

2016年02月25日 08:2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立法院”的民進黨黨團準備將其原來提案的“兩國”協議監督條例草案,回歸他們口中所稱的“憲政體制”,這意味著他們在首次成為“立法院”多數黨後,已不敢再堅持“兩國論”入法。一般相信,他們將靠向中國國民黨所定位的兩岸關係。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25發表評論説,在這狀似務實做法的同時,民進黨籍“立法委員”在“立法院”提出了衝撞“憲政體制”或政治秩序的法案,例如廢除機關、學校、軍隊懸挂孫中山先生遺像;為“臺獨”人士鄭南榕立法訂定紀念日等等。

  此類意識形態極高的提案,都是基於“去中國化”甚至“去中華民國化”,以推動“臺獨”,那麼為何他們不乾脆就不必修改“兩國”協議監督條例草案,直接訴求兩岸“一邊一國”以展示“臺獨”意志呢?

  原因無他,因為用“兩國”來定位兩岸關係,根本行不通,自己講自己爽,大陸不會再和臺灣簽署任何協議。當然民進黨也可以用拒予大陸再簽署任何協議為代價,而執意通過“兩國”協議監督條例。可見他們亦知兩岸不能不走協商的道路,所以不能在法案上再堅持兩岸為“兩國”。

  而他們又為了對自己的“臺獨”心態交待,也為了對一向相信他們會藉執政而推動“臺獨”的群眾交待,於是所謂廢除“國父”遺像、為“臺獨”人士訂立紀念日的提案就冒出來了,擺出一副“急獨”姿態,以佔據新聞版面,從而減輕他們準備把“兩國”條例退至兩岸條例的尬尷處境。

  從“兩國”退至兩岸,不可能不是由蔡英文所主導,否則她的執政必無以為繼。但她又同時暗挺民進黨籍立法委員提出極端的意識形態法案,以掩飾前一法案的退卻姿態。這不僅使她的某些調整失去誠意,還預告了她未來還會採取同類的兩面手法。如此一來,臺海局勢還有可能和平穩定嗎?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