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王建民:“時代力量黨”問政影響幾何?

2016-02-24 09:5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時代力量”成為島內第三大黨,其在“立法院”的作用頗受關注。華廣網23日刊載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的文章,觀察近來“時代力量黨”的問政態度、作風與做法,得結論:一是“臺獨”立場堅定;二是問政更強調他們堅持的所謂民主原則與公開透明程式;三是不會一切“為反對而反對”;四是與民進黨是“戰略同盟夥伴關係”,未來他們是民進黨執政的助力還是阻力?值得觀察。

  全文內容如下:

  在今年初臺灣“立委”選舉中,有26個政黨參加選舉,18個政黨參加“不分區立委”選舉,以爭取政黨選票。結果,在眾多小黨中,由參與“太陽花學運”主力組成的“時代力量黨”異軍突起,一舉取得3席區域“立委”,獲得74.4萬政黨票及2席“不分區立委”,合計取得5席“立委”,超過親民黨、臺聯黨等老牌政黨,成為“立法院”第三大黨。特別是日前民調顯示“時代力量黨”的政黨支援度首次超過親民黨,顯然已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新興政治力量。

  “時代力量黨”被視為“比民進黨更綠”的政黨,聲稱“追求臺灣國家地位正常化為創黨DNA”,主張“廢除一國兩區”框架,“與中國建立正常外交關係”等,是一個典型的新興“臺獨”政黨。日前“立法院”新會期正式開始,“時代力量黨”的新“立委”如何問政?有何新風格?與大綠民進黨如何互動?影響幾何?值得觀察與關注。

  就目前最新態勢觀察,“時代力量黨”確實與傳統政黨不一樣,不僅與國民黨問政不一樣,也與舊綠、大綠、老綠不一樣,確實給人耳目一新之感。在“立委”助理待遇上,“時代力量黨”的“立委”助理薪水待遇,普遍遠高於過去藍、綠政黨“立委”助理待遇,充分顯示出其“大度”與重視青年人福利的用意。

  傳統“激進臺獨”政黨“臺聯黨”甚或“溫和型臺獨”政黨民進黨,對馬英九登太平島普遍表達了不滿、不悅,甚至反對的態度。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趙天麟更是嚴厲譴責馬英九。不過,“時代力量黨”主席黃國昌卻表達了支援馬英九登太平島的立場,顯示了“時代力量黨”與其他綠營政黨有所不同,對“維護臺灣利益”的正當性支援高於“反馬”,而不是簡單地“為反馬而反馬”。

  目前臺灣“立法院”即將開始新的會期,要優先處理與審議一批“法案”,其中最受關注的是“兩岸協議監督條例”。過去民進黨提出的名稱是“臺灣與中國締結協議處理條例”,是典型的“兩國論”,同時由“太陽花學運”參與者為主體主導提出的民間版本也是“兩國論”版本。如今民進黨上臺執政,不敢再強硬堅持“兩國論”版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而是希望回到蔡英文承諾的在“憲政體制”內進行修正。不過,“時代力量黨”主席黃國昌表達了反對立場,要民進黨説清楚為何要調整與修改。黃國昌表示,在“太陽花學運”期間,民進黨與親民黨都簽字同意民間版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即“兩岸協定締結條例”。如今民進黨為何要推翻原有的簽字與協議進行修改?要等細節確定之後再評論。同時“時代力量黨”“立法院”黨團召集人徐永明也表示仍會堅持民間版本草案。顯然“時代力量黨”與民進黨在這一問題上的立場不一樣,未來雙方如何互動,值得觀察。

  在“立法院”議會開議第一天,“時代力量黨”“立委”問政積極。黃國昌準備充足,就涉及勞工議題的無薪假與“雇用安定措施”等議題對臺“勞動部”官員進行了強勢質詢,展開交鋒。同時,“時代力量黨”提出了本黨“總統、副總統交接條例草案”,還對特別敏感的核能問題提出主張,不僅要求民進黨上臺後立場直接宣佈“廢止核四”(目前是“暫時封存”),而且提議成立核燃料及核廢料處理委員會,妥善處理核廢料問題。

  另外,對於要不要舉行“習蔡會”?各界有不同看法,“時代力量黨”則態度明確,表示不會反對。2月5日,黃國昌表示,“未來臺灣地區領導人若要和大陸領導人會面,時代力量黨員主張,必須得到‘國會’事前授權、人民同意”,“這樣的原則,不會因為領導人是馬英九或蔡英文,而有任何改變”。他同時表示,“如果蔡英文要和大陸領導人談撤除對臺飛彈具體時程、修改《反分裂國家法》,對臺灣釋出具體善意,時代力量會支援”。可見,“時代力量黨”對“習蔡會”的態度雖然開放,但相較民進黨,其“臺獨”立場更堅定,原則更明顯,條件更苛刻,要價更高。

  觀察近來“時代力量黨”的問政態度、作風與做法,可得出如下幾點結論:一是“臺獨”立場堅定,明確將兩岸定位為“兩國”或“一邊一國”。對於他們的主張與“現行憲法”相抵觸問題,他們則主張“修憲”。二是問政更強調他們堅持的所謂民主原則與公開透明程式,妥協餘地小。三是與民進黨、“臺聯黨”等舊綠營政黨有所不同,不會一切“為反對而反對”,而是依自己的政治立場與民主原則決定。四是與民進黨是“戰略同盟夥伴關係”,在對付國民黨與“反中”問題上立場高度一致團結,但在一些具體事務或社會經濟政策主張上則存在差別與矛盾,對執政的民進黨有配合也會有牽制,未來雙方如何互動?是民進黨執政的助力還是阻力?值得觀察。(本文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