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蔡式語言解讀“九二會談”的心態

2016年01月28日 09:4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28日發表評論説,不把話講清楚是臺灣地區新當選領導人蔡英文的語言風格,有時代表了她並沒有答案或主張,有時代表了心存反對意見。

  蔡英文于20日有關兩岸關係的談話,是她歷來最接近“九二共識”的一次,但她仍然沒有表示認同“九二共識”,而是説1992年的兩岸會談“達成了若干的認知與諒解,我理解和尊重這個歷史事實”。此話隱含的究竟是準備認同還是仍然反對“九二共識”呢?

  人們不妨借用蔡式語言來看待這次大選。那就是:“日前的大選,産生了某種結果;我理解和尊重這個歷史事實。”如果人們追問大選的結果是誰獲勝呢?不説就是不説!反正只好理解和尊重這個歷史事實。這樣的説法,是承認蔡英文勝選嗎?顯然是無意支援她,所以就用所謂理解和尊重這個結果的説法來搪塞。

  蔡英文對待“九二共識”即為如此心態。她還加上了“求同存異”的形容詞,於是更變成:兩岸對九二年會談的事實有“同”,對有沒有“九二共識”的認知有“異”。其意就是拒絕承認有“九二共識”。

  蔡英文又稱,自1992年後“20多年來雙方交流、協商所累積形成的現狀及成果,兩岸應該共同珍惜與維護”。然而眾所週知,兩岸大量、頻繁、有品質、有深度的交流與協商,是始自2008年中國國民黨重新執政以來的8年,蔡英文卻刻意提出20多年來,用意在於貶抑過去8年的成果。

  尤其過去8年的兩岸交流與協商,是建立在雙方都以“九二共識”為基礎,蔡英文既無意認同“九二共識”,也就不願突出2008年以來快速積累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現狀。而她同時也用20多年來的談法,來掩蓋西元2000年到2008年民進黨8年執政期間,兩岸協商完全停頓的窘境。

  因此,蔡英文用其一貫的語言風格來解讀九二年會談,不僅是含糊不清而己,真正心態仍是拒絕接受“九二共識”。使得未來的兩岸關係充滿高度的不確定,更令人擔心不可能不破壞臺灣的經濟利益。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