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兩岸新危局 蔡英文還在切香腸?

2016年01月28日 08:3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國時報》28日社論指出: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結束到現在,兩岸政治關係前景依然不明,大陸方面顯得低調自製,對蔡英文與民進黨並無惡言,呈現風平浪靜景象,這樣的自製是正確的,也值得肯定。然而,風平浪靜是否只是山雨欲來前的片刻平靜?

  表面的平靜並不代表海面下不是洶洶暗流。平靜中卻讓人擔心,真正的風暴正在醞釀中,而且可能不用等到蔡英文5月20日就職,從2月馬當局正式進入看守期間,大陸對臺政策恐怕就會有根本性的改變。對此一險峻情勢,臺灣民眾不能懵懂,贏得執政的民進黨,更須拿出積極行動化險于未然。

  這樣的險峻,反映在幾個層面上。以“九二共識”為例,蔡英文從選前到選後,不斷的通過多次微調,試圖貼近“九二共識”。顯然蔡英文也很清楚,“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的關鍵基石,基石不在,不只兩岸關係地動山搖,她風光贏來的執政權也可能天崩地裂。

  文章説,對於蔡英文切香腸式的“微調”,大陸既不否定,也未肯定,而是行禮如儀的回到三段論:“堅持九二共識、反對任何形式的臺獨、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只是言語冷漠,在政策行動面上,緊縮式的行動已悄然展開,以馬英九在兩岸3個指標建樹為例:“陸客來臺、各項兩岸協議、兩岸直航”,除了兩岸直航目前沒有受波及,陸客來臺已傳出大幅緊縮,意謂每年2000億元(新台幣,下同)的陸客消費收入將受到重創,雲朗觀光集團總經理盛治仁已發出旅館倒閉潮的警訊。目前進行中的各項兩岸協議的談判,實質上也陷入全面停擺,能不能恢復尚在未知。

  這些警訊交織出讓人憂心的畫面,大陸方面似乎顯得心意堅定,會依自己需要與步驟行動,過去大陸在決定兩岸政策時,受美國因素、臺灣因素、對國民黨感情這“三因素牽絆”的考量似在大幅下降。所差的只是,在民進黨的新“立委”或新領導人走馬上任前,還沒有撕破臉。這將讓臺灣未來面臨的壓力愈來愈大。這是臺灣民眾不能掉以輕心的地方。

  欲解此危局,除了涉及陸方善意與全局考量外,更重要是蔡英文的行動。首先,蔡英文必須揚棄過去“猶抱琵琶半遮面”、模糊的兩岸態度。尤其在“九二共識”的問題上,不能再玩擠牙膏式的“底線猜謎”遊戲。蔡英文必須一步到位,清楚的在“九二共識”問題上表達立場。兩岸關係究竟是什麼關係?國與國關係?特殊國與國關係?一國兩區關係?或敵對關係?

  大陸方的底線很清楚,不會接受“九二精神”、“九二歷史事實”這類擦邊球式的文字遊戲,陸方要的是“九二共識”所代表的兩岸關係,不用“九二共識”名詞,就必須直接面對“一中”問題。

  蔡英文不該誤判,算計馬當局的看守期可以幫她贏得4個月的緩衝。在多數黨“組閣”議題上,蔡英文一步不讓,除了不想改變“憲政慣例”外,最大的原因,顯然是還沒準備好,特別是“兩岸關係”,她不想立刻面臨兩岸的攤牌,於是想讓馬英九繼續當4個月的人肉盾牌。

  這樣的算計,未顧念臺灣空轉的風險,缺少政治家的格局,同時,蔡英文也高估了馬當局當人肉盾牌的能力。馬英九走下政治舞臺已是近在眼前的必然,大陸還會有多少的懸念與掣肘?然而,蔡英文既然已做出拒絕多數黨“組閣”的選擇,馬英九也已讓步任命張善政為看守“閣揆”,那就請蔡英文好好把握這4個月的馬當局看守期。

  文章認為,蔡英文應該解決如下問題:一步到位解決與大陸的“九二共識”歧異,兩岸關係的定位需要清晰。並透過多管道與大陸溝通,建立信任基礎。好好利用4個月過渡期促成“藍綠和解”,內部團結度高,才有整體力量去因應,才有機會越過難關,至少好過分散分裂。四是,面對臺灣年輕世代高漲的“天然獨”與“反中”情緒,必須擔當降溫者,同時要顧及大陸人民情感,在臺灣主體意識與中國夢之間找到中間帶,找到有智慧、能包容的接融點。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