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英國檔案證實中國南海主權

2016年01月14日 15:0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眾所週知,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一部分。早在秦漢時期,中國先民便從廣東的“徐聞、合浦“港口出發,前往南海活動進行開發。南海諸島的許多島嶼最早就是由中國先民發現、命名和開發的。據史料記載,南海諸島在唐代就已列入中國的版圖。明代也將南海納入行政管轄,派官員去巡視。鄭和七下西洋,其中一項任務就是巡視南海諸島,也就是今天國際法意義上的宣示主權。

  香港亞太研究中心主任鄭海麟14日在臺灣《中國時報》發表文章指出,據1879年出版的英國皇家海軍檔案《中國海航行指南》(The China Sea Directory)。第二卷有關鄭和群礁的章節提到:“在大多數島嶼上都可以看到海南漁民,他們以採集海參以及龜殼作為生計。其中一些人在這些島礁上生活了幾年。來自海南島的中國帆船每年都會前來這些島礁,為他們供應大米以及其他生活必需品,而漁民則以海參和其他産品作為交換,並把所賺的錢寄回家。這些中國帆船在12月或1月離開海南島,等到西南季風吹動之時便立刻返航。太平島居住的漁民比生活在其他島礁上更舒適,因該島的淡水井水質比其他地方為佳。”

  該《指南》還提到中業島及其周邊島礁有中國漁民活動:“中業島水域有兩個沙洲,兩個沙洲附近經常遇到來自海南島的中國漁民在那裏採集海參、龜殼等水産。他們從東北部一個沙洲中心的水井取水。”《指南》完全沒有提到菲律賓漁民,中業島目前被菲律賓佔據。

  此外,1879年版的《中國海航行指南》第二卷有關海南島的章節,還記錄了中國漁民曾經常年居住在南沙島礁之上,他們“在中國海的東南部,在數量眾多的沙堤與暗礁之間撈捕海參,並將海龜與魚翅曬乾”;“他們的航程在3月開始,首先抵達北邊的淺灘,放下一兩位船員,以及數罐淡水,然後繼續航程,前往婆羅洲附近較大的暗礁繼續撈捕,直至6月初返航,順路接走先前放下的夥伴及其捕獲的海産。”

  從上述英國海軍檔案的記載來看,海南漁民在南沙群島已經從季節性的撈捕發展成為常年的生産開發活動,他們的生活狀況也從臨時性的居住發展為在部分島礁上長期定居,並因此與海南島建立起定期的貿易關係。除了漁民之外,還有商人也穿梭往來于南沙群島,從事商業貿易活動。

  由於當時並不存在南中國海主權爭奪,因此,英國海軍檔案的記載正好以獨立第三者的身分,印證了中國史料的記載和千百年來中國漁民的口頭傳述,從而有力地證明中國對南沙群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