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民進黨要放棄南海“主權”?後果不堪設想!

2015-05-29 08:1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近段時間,南海形勢波詭雲譎、亂象叢生,島內又傳出蔡英文在即將到來的訪美期間,有可能以放棄南海“主權”作為籌碼,與美國交易,以博取美國對於民進黨2016“大選”的支援。未來蔡英文如果真的與美國達成這種黑箱交易,最後放棄捍衛南海“主權”,那麼臺灣將會爆發一系列政治危機和能源危機,兩岸關係也有可能走向“地動山搖”。

  一、民進黨的多重考慮,或將引發系列風暴

  5月26日,蔡英文首次對南海議題公開發表看法,提出“民進黨不會放棄太平島的主權”。但這裡蔡英文顯然使用了“概念偷換”的伎倆,因為太平島只是南海的一個島嶼而已,並不是南海全部,因而“不會放棄太平島的主權”,並不等於就是“不會放棄南海的主權”。從目前的種種跡象來看,蔡英文仍然有可能出於其險惡用心,最後放棄整個南海的“主權”。

  蔡英文的動機主要包括:一是迎合美國。民進黨與美國之間歷來存在一種典型的扈從結構,非常有可能主動按照美國的意願放棄南海“主權”,以便獲得美國對於民進黨在臺灣2016“大選”中的支援。二是削弱“中華民國”的法理基礎。臺灣當局向來主張南海“主權”歸“中華民國”所有,而民進黨對“中華民國”並不完全接受,放棄南海顯然可以起到戕害“中華民國”領土完整性及其合法性的目的。三是與中國大陸切割。兩岸目前對於南海的主權具有高度相似的共同認知,都認為南海是中國領土不容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民進黨放棄南海“主權”就可以將臺灣的南海主張與大陸區隔開來。四是向南海周邊國家示好。在日漸升級的南海爭端中,菲律賓、越南等南海周邊國家紛紛對南海提出了“主權”要求,蔡英文未來如果上臺後在南海“主權”上宣佈放棄或者逐步退縮,無疑會得到這些國家的歡迎,甚至借此博取這些國家對於臺灣“獨立”的支援。所以,放棄南海“主權”對民進黨會帶來巨大的現實收益;而且,放棄南海“主權”的聲音在民進黨內由來已久,並非最近才出現,各界對此不得不高度警惕。

  2014年臺灣“九合一”地方選舉後,民進黨取得了史無前例的巨大勝利,如果拿下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的寶座後放棄捍衛南海“主權”,將會在島內外引發一系列風暴,後果不堪設想。

  首先是臺灣政治危機。“南海是中國一部分”已被寫入“中華民國憲法”,民進黨若想放棄南海“主權”,就必須首先“修憲”,而“修憲”必然會引發泛藍陣營和泛綠陣營的再次衝突和對立,臺灣社會有可能再次被完全撕裂。其次是臺灣能源危機。南海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以及漁業等資源,本來就欠缺資源的臺灣,目前還可以在南海進行一定的開採,臺灣漁民也可以赴南海部分海域打漁。如果民進黨放棄南海“主權”,則上述權益將完全失去,臺灣的海外運輸線也將受到巨大威脅。三是兩岸關係危機。在南海爭端中,臺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其保存著1947年前後中國劃設南海斷續線的原始資料,同時也保存著1930年代以來中國重要的對外交涉檔案,它們是支援中國擁有南海主權的法理依據。如果民進黨上臺後放棄南海“主權”聲張,則不但會使中國大陸陷入“單邊作戰”的困境,而且還會使得大陸聲索南海“主權”的主張失去一定的歷史基礎和法律依據,屆時兩岸關係是否會重新跌入低谷,令人擔憂。

  二、蔡英文尋求《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解決南海爭端,缺乏可行性

  5月26日,蔡英文表示,“對南海各方主權主張,要依據國際法來處理,尤其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規定,主張依國際法以和平手段來處理。”蔡英文的説法顯然是在迎合美國,因為美國一直強調對於南海議題要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下稱《公約》)為依據來解決。但需要注意的是,美國並非南海爭端的直接涉事國,而且美國自己也從未簽署過《公約》,反而屢屢要求中國大陸和臺灣遵循《公約》,其背後顯然隱藏著不可告人的目的。更吊詭的事情在於,蔡英文明知道美國在南海議題上居心不良,還主動去逢迎美國,投其所好,其心機顯然比美國更讓人感到害怕。而且,蔡英文企圖以《公約》來解決南海爭端,這種觀點存在著極大的片面性和誤導性,完全不具可行性。

  首先,違背“時際法”原則。依據《公約》來解決南海爭端,並不符合國際法中的“時際法”原則。所謂時際法原則,是指對於過往的國際事件,應以當時的法律或客觀情形來確定其效力,而非採用當前(即爭端發生時或審判時)的國際法。從時間順序上,南海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早在1947年就公佈了南海斷續線,正式確立了南海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公約》是在1982年才獲得通過。因而,要用1982年通過的《公約》去處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一部分的南海,本身就是一種時間錯位,既不符合客觀現實,也不符合時際法原則。

  其次,違背《公約》自身條款。雖然《公約》對“歷史性所有權”並沒有明文規定,但也沒有明文否定,而且《公約》中還專門列入了“歷史性海灣”、“歷史性所有權”和“特殊情況”等條款,這其實在客觀上是肯定和承認了“歷史性所有權”的特殊性、合理性和合法性。中國人民在南海的漁業生産活動已經具有兩千餘年歷史,依據《公約》的這些規定,中國自然對於南海具有充分的歷史性權利。

  再次,《公約》並不完全適用於南海。《公約》主要適用於無歸屬的海域,大約類似于陸地上的“無主地”。但中國南海海域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于1947年再次被正式確認。中國對南海的主權不僅有充分的事實基礎和法律依據,而且早就獲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因而,南海並非無歸屬海域,用《公約》去約束南海自然也就不具有法理意義。

  以上三點可以説明,依據《公約》來解決南海爭端的做法並不具有充分的合法性和正當性。因而,我們在肯定《公約》的作用和意義的同時,也應看到《公約》只是若干國際法之一,不能將《公約》作為評判中國在南海主張闔法性的唯一或主要依據,置其他國際法原則和規則于不顧。蔡英文若想僅僅依據《公約》便能解決南海爭端,顯然也是非常片面的,毫無合理性可言。

  由此可見,民進黨在南海“主權”問題上正面臨著多種誤區,誤以為可以通過放棄南海“主權”來強化“臺獨”。殊不知,民進黨如果真的放棄南海“主權”,將會引發難以想像的後果,不但島內會出現危機,兩岸關係會浮現困境,就是全球的華人也會挺身而出,揭露蔡英文“民族罪人”的真實嘴臉。在這樣的背景下,民進黨還能否執政,答案一目了然。(作者:鐘厚濤,為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博士)

本文為台灣網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來源與作者。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