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選舉症候群”折射臺灣政情

2016年01月14日 08:01: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初見“選舉症候群”一詞,記者不解其意,不過隨即聯想起臺灣歌曲《戀愛症候群》,兩相對照,竟有豁然開朗之感——都是“太過投入”惹的禍。

  在臺灣,這個冬天並不冷,但選情早已冰凍三尺。“選舉症候群”的發病率低到了塵埃裏,空氣中充滿“累覺不愛”的味道。

  這是病,得治!

  根據醫生的説法,“選舉症候群”並非正式的“病名”,但有謂“多情則苦”,如果廣大選民總惦記選舉這檔事,無論是心理或生理,都難免發生變化。輕則輾轉反側,重則衝動暴戾,還會因此傷了和氣。

  瞧瞧這些發病症狀——失眠、頭痛、暈眩、食欲不振、脾氣暴躁、暴力傾向……隨著“決勝之日”逼近,選民情緒更加激動亢奮,血壓飆升,內分泌失調。待到選舉落幕,狂跳的心還根本停不下來,又要忙著為結果欣喜若狂或抑鬱消沉。

  時間往回撥幾年,還能聽到由選舉引發的暴力恐嚇、族群撕裂、選後自殺、精神癲狂……簡直是“以生命在圍觀選舉”。好友翻臉、夫妻反目、兄弟鬩墻等人倫戲碼更是分分鐘上演。“道不同不相為謀”,公共場所見到有人因政見不和拳腳相向,旁人絕不會感到稀奇。

  選情降溫吹散迷狂,紛紛擾擾俱往矣。在此次選舉報道中翻箱倒櫃,典型病例明顯減少,偶見有中年男子睡夢中高喊“凍蒜”(當選)吵醒家人,老兩口因支援政黨不同分床睡。即使有奉勸躁鬱症、恐慌症或焦慮症“高危人群”適當與焦慮源隔離,平心靜氣自我調理的“醫囑”,也都是淡淡的。

  有醫者總結,患者在選前發病,大多由於選情膠著,在“一切皆有可能”的局勢前,患者自然是捏一把汗。而今看似“勝負已定”,在“提前到來的結局”前,選民的內心也就攪不起風浪——更何況,有了“換誰都一樣”的判斷,又何苦“空懸一世心”?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