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灣選舉隱含“新國家建構”危險性何在?

2016年01月13日 09:0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美國《世界日報》12日發表社論指出,再過4天,如不發生重大意外,臺灣又要“變天”了。藍綠換黨執政,兩岸即將進入風雲變幻難測期。距5月20日新臺灣地區領導人就職還4個多月,臺灣“立院”如由綠營佔多數,或民進黨結合小黨成多數,意味國民黨的“內閣”施政可能提前告終,不能再推動重大政策,也意味兩岸提早步入震蕩期。

  從宏觀看,這次變天不同於2000年陳水扁意外當選執政。那時“朝小野大”,國民黨仍佔“立院”多數,足以牽制陳水扁作為。但這次,民進黨如果贏得“總統”大選,在“立院”再佔多數的話,就是“完全執政”;如透過跨黨結盟達四分之三多數,即跨越“修憲”門檻,“理論上”就可“修憲變更國號、主權”,走向法理臺獨。但“實務上”,這是臺灣和綠營都不敢走的路,因為它意味迎向戰爭,大陸反對,美國華盛頓政府也不會坐視。

  大選後蔡英文執政,真正的變化何在?馬當局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日前撰文,指如果民進黨“總統”、“立法院”雙贏,就不僅是“又一次政黨輪替”而已,而是臺灣政治的結構性翻轉,代表60多年來,從冷戰對抗、兩岸分治進入“新的國家建構時期”。支撐的力量將從美國圍堵政策,轉成兩岸和解,再變成所謂“臺灣民意”;兩岸對抗主體也從共産黨與民進黨,擴大到“中國人”與“臺灣人”。

  大陸的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郭震遠也認為,蔡英文執政如推動“和平臺獨”,兩岸關係將質變,發生新的嚴重對抗,而不是“冷和平”。兩位學者的描述其實有不謀而合的重疊:就是借民主選舉,建構新國家認同觀,“臺獨或獨臺”理念合而為一,借“中華民國”為殼,實行實質獨立。“和平臺獨”不須宣佈、不改變現狀,是這場大選最爭議的敏感話題。

  陳水扁執政後曾説“臺獨不可能就是不可能”。但如今,參與策劃“兩國論”的蔡英文正挾“臺灣民意”高支援度,變不可能為可能。迫於現實,她會繼續支援兩岸交往,但你是你、我是我。她説“九二共識不是全民共識”,所謂“現狀”,只承認1992年兩岸曾協商“求同存異”現狀,根本沒有“九二共識”。“一個中國”綠營連“各自表述”都不願意。

  蔡英文執政,可能用“中華民國”這個殼,改變“中華民國”實質內涵,利用馬當局與大陸建構的“現狀”,從內在發展另一個“新國家”,國號還叫“中華民國”,但認同對象不再是臺灣“憲法”的“固有領土和主權”,李登輝任內“修憲”的前言“國家未統一前”的前提,也將束諸高閣。有民氣支援,國際大戰略依靠,她可能走得比陳水扁更遠,但手段會更陰柔、身段更柔軟,力求表面上不跨越中美的紅線。

  這股民氣使許信良、林濁水等民進黨“理論大師”説,民進黨將連續執政20年,而國民黨可能解體或20年內翻不了身。蔡英文新書《英派》自序的第一段只有一句話:“想想看,20年後的臺灣,會是個怎麼樣的國家?”説明她的動機和構思。

  “國號”不變,但實質性的“新國家”建構行動,用“民意對抗強權”、“民主力量對抗中國強勢軍事和經貿壓力”,從太陽花學運反中國、反課綱、“臺獨”黨綱不改一以貫之。蔡英文執政,很可能借公民教育,把本來大陸方面理解也不反對的“臺灣意識”,慢慢被“臺獨”理念浸蝕融合,轉換成“臺獨意識”,成為年輕世代的基因。她所謂“天然獨”,大概就是指這個。或許這是一種“新臺獨”的嘗試。

  香港、臺灣近年“拒中、去中國化”風潮,美中日在東亞戰略競爭,大陸內政面臨許多新難題,都讓綠營憧憬大選後發展“新國家”將有戰略機遇期。臺灣“和平現狀”下發展“臺獨”,既牽制中國大陸,也符合美日利益,構成“和平臺獨”有利條件。

  大陸如何看待綠營執政,有無觀察期?除非蔡英文戲劇性轉彎,承認“九二共識”,否則目前兩岸風平浪靜的表面,可能只是假像。大陸今年甚少公開評論臺灣選舉,軍事威嚇會讓臺灣民心流失,留下永久創傷,但解放軍日前在福建漳州登陸演習,去年7月朱日和演習模擬臺灣“總統府”斬首行動,都顯示對臺政策操作比以前細膩,兩岸隱藏的潛在風險不比以前小。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