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五中全會釋放新動向:更著眼惠利臺灣基層

2015年11月02日 08:3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十八屆五中全會10月29日在京閉幕,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釋放了包括設立“十三五”目標、“五大發展理念”等諸多重大資訊。

  此次會議的全會公報中,涉及對臺工作及兩岸關係部分表述如下,計47個字:“深化大陸和臺灣地區合作發展”,“以互利共贏方式深化兩岸經濟合作,讓更多臺灣普通民眾、青少年和中小企業受益”。

  如何展望未來的中國經濟,這是當前各方都很關注的話題。大家對十八屆五中全會給予高度的重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此次會議關係中國未來佈局。中共五中全會審議的國家“十三五”規劃,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黨中央領導集體,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勇擔重任、接力奮鬥,引領中國經濟中長期發展一個極為重要的佈局定調。“十三五”規劃具有里程碑意義,因為“十三五”時期這至關重要的5年,中國要確保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這是一個偉大的“中國夢”!

  對於中共五中及大陸的“十三五”規劃等重要資訊,近段時間島內輿論都持以高度關注,併發表了許多解讀文章。臺灣《工商時報》11月1日載文稱,未來“十三五”規劃相關政策部署及落實執行中,會給大陸整體帶來諸多嶄新的發展機會,但也將面對不少挑戰,可説是“好戲在後頭”。

  而臺灣《旺報》則于10月31日發表社評,認為“十三五”是既要增長也要品質;大陸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也是臺灣最主要的經貿往來地區,自然應該關心。此前一天,該報還發表社評,提出臺灣要把握大陸放開二胎市場紅利。五中會前,臺灣《經濟日報》也發表觀察文章,認為“十三五”規劃,大陸改革成功的關鍵。筆者認為,島內媒體對“五中”熱議背後,蘊含著一個簡單道理,大陸的發展與臺灣的發展密不可分。近日,祖籍臺灣高雄的上海交大學者黃宗昊一針見血地指出,臺灣經濟發展前景取決於大陸,沒有了經濟發展,臺灣還剩下什麼?

  十七屆五中全會公報涉臺部分指出,要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主題,深化兩岸經濟合作,積極擴大兩岸各界往來,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大業。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中的涉臺部分,在表述中更集中關注到一個問題:發展兩岸將更加著眼于臺灣基層、惠利臺灣普通民眾、青少年和中小企業。這是中共五中全會釋放深化兩岸經合的新動向。

  今年3月的全國兩會,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發表了對臺重要講話——即“四個堅持”方針。這個臺灣島內輿論所稱的大陸“對臺工作新定調”,有個重要的特點,那就是底線清晰、原則堅定!當前兩岸新形勢下,堅持“九二共識”這個發展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沒有變,“不容分裂、堅決反臺獨”這個底線仍然明確。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為兩岸同胞謀福祉是我們發展兩岸關係的著眼點和落腳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要兩岸同胞共同推動,靠兩岸同胞共同維護,由兩岸同胞共同分享。” 堅定不移為兩岸同胞謀福祉,這是習近平“四個堅持”的一個重要內容,五中全會“公報”突出的就是這個問題。

  實現“十三五”,必須牢固樹立並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這是五中全會透露的中國發展新變革理念。大陸“十三五”時期展現的重要戰略機遇,無疑是提升兩岸經濟合作的發展新境界的重大機會。臺灣普通民眾、青少年,尤其是中小企業,將來可能更有機會參與到“十三五”相關的經濟、貿易等活動中來,他們可能更有機會利用自身的優勢融入大陸經濟轉型發展,扮演起促進兩岸經合“互利共贏”新角色。可以預見,今後大陸的涉臺經濟政策及相關措施,將更加注重惠及臺灣基層,不斷擴大臺灣基層民眾受益面和獲得感。從這個角度看,大陸“十三五”建設,是臺灣基層,尤其是臺灣青年未來施展才華、實現抱負的一個新舞臺。(台灣網特約作者:王振峰)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