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完美詮釋為民精神

時間:2015-11-01 09:34   來源:台灣網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被稱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綱領”,它是今後5年大陸經濟社會發展的行動指南,大陸人民歡呼,海內外熱議,臺灣輿論也紛紛給出正面評價。比如臺灣《旺報》即認為:過去中共中央全會的決議更多著墨在一些理論性問題上,但十八屆五中全會打破陳規,用時間、數字明確告訴人民未來要做什麼,單是這一點,習近平和第十八屆中央委員們就足以在中共黨史中留名。

  臺灣媒體總結認為,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做出了兩項重要決定,一是在“十三五規劃”結束的2020年之前,讓貧困縣全面脫貧;二是結束一胎化政策,全面實施二孩政策。前者,農村人口全面脫貧是中國人幾千年來的夢想,現在就要實現了;後者,針對一胎化政策進行徹底調整,有助於解決1.5億戶獨生子女家庭的養老送終問題,苦民所苦。這兩項政策都需要耗費極大的物力以及承擔政策風險,但五中全會仍然決議啃這兩塊“硬骨頭”,展現的是習近平執政團隊的穩健和務實。

  臺灣媒體給出的積極評價,正是令大陸民眾備感興奮之處,因為五中全會完美詮釋了“傾聽民聲、順應民心、彰顯民意”的為民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全體百姓過上全面的小康生活,從家庭到社會,從發達的東南沿海到領軍前行的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從發展崛起的中西部到振興起來的東北,尤其是貧困地區能否如期小康,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中之重。“十三五”期間國家將更關注基層、更關注農村,幫助貧困山區人民提高收入;“十三五”期間我們的國家將展現出生産、生態、生活的美景,基本不會再有舊體制、舊機制的羈絆;“十三五”期間,我們將不會再有嚴重霧霾污染天氣的危害,更不會再有拉大貧富差距現象的存在。這些,都不能不令我們興奮與欣慰!

  具體到微觀層面,提高教育品質,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逐步分類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免除學雜費,率先從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施普通高中免除學雜費,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這些,為我們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打下了一個堅實基調。

  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實現職工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這些,更是直抵我們普通百姓的心裏最期待之處,面對教育、醫保、養老難題的即將破解,沒有人會不心動。

  “一對夫婦生育兩個孩子”——這個當前最熱的話題,更是最現實、最直接、最緊迫的民生之需。“促進人口均衡發展,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這些建議裏的內容,證明了人口發展,重在有人,重在人的全面發展,證明了我們黨的勇於責任。

  從“全面建設”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字之變,意味著未來五年一系列經濟和社會發展指標的變化。對我們普通百姓來説,感受到的全是“為民情懷”的溫暖。我們更有理由相信:未來可期,幸福提升!(台灣網網友:郭冰)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